二十世纪初期,当时刚成立的中国政府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①实行三权分立 ②实行内阁责任制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诗联网2009年7月14日发布的一首中写道:“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中共成立 B.国共合作 C.抗战胜利 D.遵义会议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一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标题中的“苏联十月革命” B.标题中的“35周年纪念” C.第一枚图案 D.第二枚图案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xxk
民国十一年,孙中山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进行了一系列不懈努力,其中不包括: A.实现国共合作 B.颁布《临时约法》 C.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D.提出“新三民主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下列关于“这场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只有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 ②工人阶级是先锋军 ③“这个丢失的省份”指山东省 ④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梁启超先生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断,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香港 B.东北 C.台湾 D.南京
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人民反对,悍然会见了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成为欧盟历史上第一个会见达赖的轮值主席,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下列事件中有法国参与的历史事件有:
①《南京条约》开启中国屈辱历程 ②火烧圆明园
③《辛丑条约》陷中国于半殖民地深渊 ④巴黎和会上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①《隋唐英雄传》中李世民称到处饮酒作乐的隋朝皇帝杨广为“隋炀帝”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西周末代君主幽王专宠褒姒,“幽王欲取其欢……大举烽火,……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一个个即时领兵点将,连夜赶至俪山,……幽王与褒妃饮酒作乐,使人谢诸侯曰:“幸无外寇,不劳跋涉。”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 幽王又废申后和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下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天子作战的义务 B.周幽王无道、统治腐朽是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 C.周幽王废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 D.周幽王在当时建立了以他为权力核心的君主制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祖先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据此,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金文的起源可能是和祖先崇拜有关 B刻铭于鼎可能是古代祖先崇拜的普遍形式 C不足以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D宗法制度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22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材料四:1958年广德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前进人民公社在卢村区成立,经过短短2个月……全县突击实现了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吃饭食堂化。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生产上推行兵团作战式的做法,经营、核算、分配全公社统一。……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大放高产卫星,出现了亩产“几千斤”乃至“几万斤”的高产田。
材料五:1981年8月21日,县委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1983年3月,县委抽调868名干部下乡,县政府统一印制合同书,由社、队,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责、权、利范围,即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按规定在(再)向国家交售余粮,上交农业税,并缴纳集体规定的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归己。 ——以上材料均选自《广德县志》1996年版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5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 (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4分) (4) 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广德县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2分) (5) 依据材料五,指出广德县的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2分) (6)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比较两种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分)
(16分)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5分)
开发、开放浦东原因是 ①推动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起飞; ③它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④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文化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下列城市最早对外开放的是 A. 海南 B. 厦门 C. 秦皇岛 D. 上海浦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 按劳分配 C.调动职工积极性 D. 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是对下列哪次会议的评价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③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A .① ② B .① ③ C.② ③ D.② 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标志着我国 A.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大转变 C.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下列早期企业中,哪一个和其他三个放在一起不合适? A. 继昌隆缫丝厂 B. 发昌机器厂 C. 天津机器制造局 D. 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上述现象与下列哪一企业有关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湖北织布局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 A.自然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 D. 外资经济
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国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诱导而产生 C.完全由私人投资兴办 D.不是手工劳动而是采取机器大生产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B C D
下图中所反映的现象能够出现的原因是 19 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① 工业革命的完成 ② 殖民帝国的确立 ③ 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 ④ 拥有“世界工厂”的优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A .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 .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 .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