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请描述颔联展示的画面。

3.4.请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三省吾身      中不至

B. 为师矣        观沧海

C. 不亦乎          回也不改其

D. 逝者如斯        匹不可夺志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迪。

 

【2017届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重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

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惊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5.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记标准】请将“交益友,  避损友。”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活动二:讲故事】按照下列句式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在我      的时候,朋友                     (填写朋友的表现)。

【活动三:悟道理】读下面这则交友故事,谈谈自己从中悟到的道理。

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

我悟出道理:

 

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7)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C. 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南溪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C. 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 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来说却是熟悉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B. 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各得其所

C.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D. 小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嘹亮    抖擞     宛转   喜出忘外

B. 粗广    步履     诀别   花枝招展

C. 桑甚    感慨     抖擞   美不盛收

D. 瘫痪    菡萏     祷告   呼朋引伴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dāo)  脑(suí)   应(hè)   有介事(shà)

B. (qí)   痪(tān)   临 (wèi)   花团锦(cù)

C. 芽(nèn)  过(áo)    蓄(zhù)  废忘食(qǐn)

D. 斜(qī)   傥(chóu)  一(chà)  咄逼人(duó)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他们伴着你一路走来,促你成长,催你奋进。你班正在开展“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要办一份“我喜爱的名人”手抄报,请你为小抄报设置两个栏目。

(2)古往今来,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让我们敬仰,让我们感怀。假如这些风流人物被提名为2018年“感动中国”风云人物,请你从下面列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鲁迅 钱学森 费俊龙、聂海胜

(3)学校准备派李阳同学参加2017年6月21日—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追星利弊大讨论”演讲比赛。请你以李阳同学的名义向他的班主任刘老师写一张请假条,写请假条的时间为2017年6月18日。

 

拓展阅读

袁隆平奇遇记

汪志霞 聂冷

1980年5月9日,当地时间上午9时,袁隆平作为首席专家,携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一吾和慈利县良种场场长杜慎余一行3人组成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到达洛杉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和美国专家数人已打着牌子在机场迎候。当3人走下飞机舷梯,向举着牌子的威尔其一行微笑着走去时,威尔其连忙满面笑容热情地迎了过来。他与第一个向他伸过手来的首席专家袁隆平只是礼貌性地轻轻握了一下,就放过去了,而却紧紧地握住第二位接上来的陈一吾副研究员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口里一叠连声地欢呼着:“您好,尊敬的袁先生!我是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真诚地欢迎您的到来,能够结识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在美国接待您,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显然,威尔其认错人了。3个中国人不由得一齐掩口而笑。威尔其见客人笑得蹊跷,他马上就会过意来,连声道歉说:“对不起,你们哪一位是袁先生?”

陈一吾连忙推过袁隆平用英语介绍说:“威尔其先生,这位才是首席专家袁隆平先生。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噢,尊敬的袁先生,我认错人了。请您原谅!请让我再次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您将是我们公司和所有美国人最尊贵的客人和朋友。我衷心地祝愿您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得愉快!”威尔其说着再次握住了袁隆平的手,并紧紧地拥抱、贴脸。

“谢谢您的热情迎接,威尔其先生。您认错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连许多中国人都会把我认错,更别说美国人了。我是一名水稻专家,长年在田间试验,所以浑身上下都染上了不少中国农民的色调。”袁隆平说着,又风趣地朝两名中国同伴一摊手接着说,“他们都知道,我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刚果布’,也就是‘非洲黑人’的意思。您说这多有趣?”

9月初,袁隆平按爱妻的亲切嘱托“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但是,他临行前曾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却成了一个不吹自破的泡影。原来当时有规定,出国人员在国外所得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因而,他们回到北京,向农业部有关司局一汇完报,有关办事官员就要他们上缴在美国挣的工钱。

袁隆平有点不好意思似的对妻子邓哲说:“嘿嘿,真对不起。我原以为美国工资可归个人所有,谁料农业部规定得全部上缴,只能每天领2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

“能成千元户也不错呀,我们家还从来没见过一次进两千多块钱呢!”邓哲安慰丈夫说。“我只要能增加两间小平房,有三四千块钱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就心满意足了。”

邓哲这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由袁隆平代表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登台领奖。除奖章和发明证书由袁隆平带回湖南保管外,还有一共10万元奖金。袁隆平本人足足分得这项特等奖金5 000元整。

“哎呀!五千块钱呀!啧啧,这么高的奖金,真吓死人了!”当袁隆平喜不自禁地自北京归来,从兜里掏出一大叠钞票交到妻子手里时,邓哲惊喜得连钱都不知该怎么拿好了。

1.本文题为“袁隆平奇遇记”,“奇遇”在何处?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

2.赴美传授经验是件大事,但袁隆平如何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如何开设讲座等内容作者略过不谈,反而将笔墨重点落在接机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认错人这个细节上,这样的处理用意何在?

3.有人说,文章最后一部分大谈特谈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重视态度,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袁隆平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邓伟走进朱光潜的家为什么有一言难尽的感觉?

2.结合本部分内容,说说朱光潜是如何“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的。

3.说说这部分刻画了朱光潜怎样的人物形象?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是一个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深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希望孩子们沐浴在祖国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B. 老师,在高中阶段,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您鼎力相助的结果。

C. 兹有我校高三(7)班李明同学,成绩优秀,善于交际,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大奖,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D. 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来为老先生祝寿,请问家父高寿啊?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D. 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万五千里长征闻名遐迩于世界。

B. 说起他这些年在国外的经历,真是一言难尽

C. 人民解放军排着整齐的方阵,气势磅礴地走过天安门广场。

D. 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80多岁的人了,在鞋上绑了些草绳增加mó cā(磨擦)系数。

B. 邓伟上中学时去医院看一个亲(qì),亲戚知道他爱画,把他带到一张病床前:来,介绍给你认识一位老老师。

C. 唯有那对本来就是特大号的眼睛愈发地大睁着,带着童(zhì)般的率真,小学生般的虔诚。

D. 那回他也是tú láo(徙劳)地向房间的四壁寻找着书柜。

 

语言运用——在下列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呵,那上边写着杨绛的名字____钱锺书的夫人____杨绛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样的话____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____勿忘我______

 

汉字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hún______厚      发______     ______      ______

chóng______拜    ______     怦跳______    闻名________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校园故事汇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张正隆,中国一流的报告文学作家。他读中学时就想将来当个作家,然而“十年浩劫”席卷神州大地,给他的作家梦以毁灭性的一击,但他没有放弃,依然笔耕不辍。就在人们热衷于功名利禄之时,他一头扎进历史题材的挖掘中;在别人娱乐之时,他埋头于自己的创作,终于写出了一部部打动无数读者的作品。

冯大中,“二十世纪百名中国著名画家”之一。由于他擅长画虎,被人称为“神州虎王”。他的虎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比肩齐名。就是这样的人,也不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的。学生时代报考鲁迅美术学院附中落榜,一路坎坷不止,挫折不断,然而他的梦想并没有因残酷的现实破灭,而是顽强地生长,向着画家梦执着奔突。

无论境遇如何坎坷,只要梦想之火不熄,执着进取,不懈努力,就会书写人生的传奇。坚持下去,我们就会看到更多中国梦变成现实。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长春“冰雪旅游节”即将拉开帷幕,我校将展开“冰雪有情  魅力春城”的主题活动,届时同学们以各种方式参与活动并向四方游客宣传自己的家乡。请你也试着加入到策划的行列,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文化宣传

为吸引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来,请你为本次设计一则宣传语。(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冰雪之趣

请你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项与冰雪有关的运动或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在此次冰雪旅游节中,若有外地游客向你咨询长春地区的知名景点,你将推荐哪一处景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 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___(人名)。

2.选文开头关于袁绍的语言描写,对塑造关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够看出关于具有怎样的特点?

 

车辙伸向远方

薛卫民

我爷是那个年代里的一个地道的农民,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哪儿,他很可能全然不知,可他扔车辙沟里石头的习惯,做那件事时悄无声息的自然,竟如此暗合美国民众崇敬的“不自觉的善良和不经意的美德”。

  我要说的,是跟车辙有关的两件旧事。

  车辙这种人类行为留下的痕迹,从前很多,现在难得看到了。以城市为首的坚硬,让轮子一滑而过。

  我爷是个地道的农民,而且在他当农民的年代里,城市与乡村,彼此都像一个很有独立人格的人,谁也不屑模仿谁,乡村并不追捧城市,所以那年头没有农民工。但我爷也进城。可他进城后,总是很快就出来,回到举着炊烟召唤农民回家的乡村,在城里,哪怕只是一袋烟的工夫,我爷也不肯多流连。他进城都是赶着马车,拉去他的汗水和辛劳,卖掉菜蔬、粮食、从山里砍回的荆柴等,换回一些庄稼地里不长的日用品,还有数量微小的毛票儿,他就是用那些不断挣来的毛票儿供我父亲读书,并且让他的儿子一直读到国高。

  从前乡村里的好农民,光在庄稼地里是把好手还不够,还得会赶车,是好的车把式。

  那时进城的路,就是耕地和旷野的一部分,是尽可能挑直线选取的一部分耕地和旷野,因此很容易、很快就会印出车辙来。

  有了车辙的路,就是熟路;如果再配上轻车,那就是轻车熟路。

  轻车熟路对车把式来说,那是辛劳之中很惬意的放松,起大早上路的他们,此时完全可以抱着鞭子坐在车耳板子上舒服地打盹儿。马儿拉着空车,在有车辙的熟路上,不用车把式驱使吆喝,自己就能恰到好处地拐弯顺直、踢踏前行。

  “咯噔——”

  马车一颠。然后照样前行。

  抱着鞭子打盹的我爷,却被这咯噔一颠,弄醒了。

  醒了是可以接着睡的。接着睡往往睡得更香。但我爷不睡了。

  “吁——”

  他唤住马,跳下车。他知道走过去的车辙沟里,有一块石头。

  我爷把车马留在前面,自己往回走,走到刚才马车咯噔一颠的地方

  果然有一块石头,在车辙沟里。

  我爷弯下腰,捡起车辙沟里的那块石头,将它远远地扔到野地里。

  回来重新坐到车耳板子上,又上路。他的盹儿没了觉没了,可能有关一个庄稼人的好梦也没了,就因为下车去捡车辙沟里的那块石头。

  那时的人没这么多,路上从来都不会熙熙攘攘,相反,总是冷清寂寥。

  也就是说,那会儿除了我爷和他的马车,那条路上再没有别的什么人了。路之外的旷野上更没有人。也就是说,我爷那样做,绝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光是我爷,那年代,别说庄稼人,就是城里人,也少有做什么给别人看的心机。

  其实我爷也知道,他明天、后天,都不会再赶着他的马车走上这条路了。至于什么时候再走上来,实在是说不定的事。可这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让车辙沟里有石头。

  只要马车“咯噔_”

  他就“吁——”

  无论是在通往城里比较宽的大道上,还是在乡村之间互相往来的小道上,都是如此。

  与车辙有关的另一件事,是我们村一位村民的死。

  他姓王,族里排行老三,比他辈分、年龄大的人,都叫他王三。我不能叫他王三,我得叫他三叔,王三叔。王三叔农活儿、人缘都一样的好,总是笑眯眯的,对小孩子尤其宽待,小孩子在他面前淘气、犯事儿,都不用怕,他会替你辩解、兜着。有一年十冬腊月到了年跟前儿的时候,王三死了,正当壮年没疾没病就死了。他就死于马车咯噔的一颠,在从城里回家的路上。他不是车把式,他是坐在后车耳板上打盹,马车咯噔一颠,将熟睡中的他甩下了马车。空载的马车,最高处距离地面也不过几尺,后车耳板子离地面就更低,可就那么巧,他一被颠下去,就把脖子戳进了胸腔。

  我爷的年龄要比王三叔大很多。也就是说,在王三叔那次从马车上颠下来之前,我爷就不知赶了多少年的马车了,也不知已经扔过车辙沟里多少块石头了。我对我下面的猜想没有求证过,但我相信我那猜想不会错,因为古今没有新鲜事,今天有的,过去早就有过了我的猜想就是:我爷在当车把式之前,发生在王三叔身上的那种悲剧,肯定就在另外的路上、另外的人身上,发生过,所以我爷会在赶起马车之后,始终不许车辙沟里有石头,赶一辈子车,一辈子都那样。

  只要马车“咯噔——”

  他就“吁——”

  唤住马,跳下车,往回走,弯腰捡起车辙沟里的石头,将它远远地扔到路外的旷野里。这样的情景在我爷赶车的生涯中,不知重复过多少次。

  只要路上有他马车的咯噔一颠,就一定有他的“吁”。他这样做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我爷的这个习惯,这个自然。

  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也不是因为自己回过头来马上还要走这同一条路。

  有去过美国回来的朋友跟我说,在美国的很多地铁车站里,在美国很多大货车拉着的大型集装箱上,都有这样的一行醒目的字:不自觉的善良和不经意的美德。

  也有很多人从美国回来,不说这个,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别的,而且那别的似乎都比这个耀眼。但我始终在心里暖暖记着的,就是这个——

   不自觉的善良,不经意的美德。

  我爷是那个年代里的一个地道的农民,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哪儿,他很可能全然不知,可他扔车辙沟里石头的习惯,做那件事时悄无声息的自然,竟如此暗合美国民众崇敬的“不自觉的善良和不经意的美德”。一个美国民众崇敬的做人理念,与一个东方老农的行为,居然如此合辙。

  看来,无论什么年代,也无论什么人种,人世间那些美好的东西,在任何民族那里,都是一样宝贵的,都是共通的。

  就好比车辙,钢铁水泥沥青不能完全消泯车子走过的痕迹,车辙永远都是有的。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意  ②打  ③寂 ④空

2.本文题目为“车辙伸向远方”,作者在第二段便明确交代了“我要说的,是跟车辙有关的两件旧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稳重所写的这两件旧事。

3.爷爷似乎是他那个时代的代言人,想起他便想起那个时代。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爷是个地道的农民,而且在他当农民的年代里,城市与乡村,彼此都像一个很有独立人格的人,谁也不屑模仿谁,乡村并不追捧城市,所以那年头没有农民工。

4.本文虽然叙事简单,但是行文中似乎不经意又颇具匠心地表达着作者对某些现象的深刻思考。请你阅读下面的两处语句,表达作者的言外之意。

①不光是我爷,那年代,别说庄稼人,就是城里人,也少有做什么给别人看的心机。

②也有很多人从美国回来,不说这个,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别的,而且那别的似乎都比这个耀眼。但我始终在心里暖暖记着的,就是这个—— 不自觉的善良,不经意的美德。

5.“只要马车‘咯噔——’他就‘吁——’”,文中几次对马车的咯噔声和爷爷的赶车声进行了描写,且单独成段,这样行文有什么作用?

6.爷爷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但作者将其塑造得鲜活生动,形象饱满,读文章便如见其人。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位老人的印象。

7.文章的结尾写到:“就好比车辙,钢铁水泥沥青不能完全消泯车子走过的痕迹,车辙永远都是有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汤敦甫在京师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选自易宗夔《新世说》)

注:①御者:车夫;   ②捽(zuó):揪;   ③詈:骂;  ④ 起居:相互行礼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有卖菜翁担坐        ②值几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

3.面对无理取闹、漫天要价的卖菜老汉,汤敦甫“如数与之”,问题已得到解决,为什么结尾处还要写“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这一段文字?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             》,由西汉           (人名)编订战国时期诸国史料汇集成书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视之(                      

臣之妻臣(            

今齐地千里(                  

讥于市朝(            

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5.邹忌要和齐王谈论国家大事,却从与徐公比美的家庭琐事入手,这运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有什么作用?

 

名句积累与运用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_____________。”

④杜甫《春望》中,移情于景,睹物伤情,以此来表达诗人亡国之悲、离别之痛的诗句是:_________

⑤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史诗上堪称绝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

⑥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老子《知人者智》中________两句就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⑦《赤壁》一诗中既强调机遇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又慨叹自己生不逢时的句子是:________

⑧《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诗人运用典故,表现自己渴望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

 

花开花落,我们已经走过了多少岁月,回头看看,多少往事浮现心头。也许风雪路途遥 同舟共济是骄傲 ;也许春风得意,庭前花朵记得我。在岁月中感怀,追忆那一份美好、一段往事、一片真情……调整好心态,从容地走向前方,因为远方路更长……不忘初心,我们还要为梦想砥砺前行。

请以“那年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③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面写的是自然现象,其实有着深层的含义,请说一说你的看法。

2.请你结合诗句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猛浪若

⑵窥谷忘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理解填空。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