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ǔ)     扶(chān)     临(bīn)     不折不挠(ráo)

B. (suō)     琐(xiào)     跚(pán)   恹欲睡(yān)

C. 味(xìng)  闲(fù)     强(jué)   坦荡如(dǐ)

D. (chóng) 热(zào)    躇(chóu)  连不断 (mián)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爱,其实很简单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台湾有一家小书店叫“阿维书店”。这家店开了十九年,马上进入第二十个年头,老板说,我就像苏武牧羊,当即唱起了苏武牧羊的调调。二十年,做一家并不能赚什么钱的书店意味着什么,真的让人刮目。老板睡在店里,清晨,他起床叠被,开始一天。

他说:“起床,喝很多水,解大号,浇花,抹地,书店开门。”日复一日。

他说:“我做这么多年,书店只要赚一点点钱,我就觉得值了,重要的是我爱书,赚钱的过程我很开心,来看书的都是内心纯净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

能活到这个境界,还真有趣。这个世上,有很多人为了爱好、志趣而活,即便生活贫寒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富足饱满。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某学校开展“最爱中国传统节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学校将围绕“最爱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活动一:举办“感受传统节日魅力”诗词大赛

活动二:召开“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主题班会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材选择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作品数量可观,佳作迭现。以下是同学们为比赛准备的部分诗词试题,请你写出这些诗句分别可选做哪个传统节日版块的素材?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节日:_____________

②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         节日:_____________

(3)观点交流

活动调查小组对部分中学生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的随机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总人数

完全了解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和习俗的学生

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了解部分习俗的学生

了解个别传统节日具体时间和习俗的学生

对传统节日具体时间和习俗基本不知的学生

1250

31%

45%

19%

5%

 

若让你在班会上发言,请指出这些数据反映的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倡导同学珍视“传统节日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泰山对视

桑新华

    第一次,这样整天地坐下来,静静地与泰山对视。

好友自远方来,路经此地,专为登临久仰而从未谋面的泰山而驻足。准备了半天,谁知一冬一春少雨雪,艰难孕育的好雨偏偏在今天下了。雨雾笼罩了整个世界,天湿了,地湿了,登山的心情全湿了,沉甸甸的。看看雨丝在微风中舞动,不紧不慢,没完没了。无奈,我们只好在窗前坐下来,望着山,等待。

  泰山是世人瞩目的风景地,房屋是山怀里的颗颗纽扣,我的蜗居仅是纽扣上的一个小点,高挂楼顶,恰恰与大山形成极好的对视角度。只可惜整天疲于奔波,就像上得无法再紧的发条,身心疲惫,哪顾得上认认真真地看它一回。值此闲暇,以渐渐静下来的心,细细看风雨中的山,似酷夏午后慢慢品一杯绝好的凉茶,诸般滋心润肺的味道沁人心脾。

  山整个浸在雨里,湿漉漉地装在我窗口,正对着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延绵东西。草木葱茏的繁华让寒冬脱去了,雨幕挡住了雀跃攀登观赏膜拜的人群,连同纷乱与嬉杂,只有细雨微风裹着无言的沉默,在山的脸颊上涂抹。

挂上主峰的是雪,白皑皑的,落进山包的是水,悄无声息地把土石树木濡湿浸黑,黑和白随意一叠,自然构成一幅茫茫大海上漂泊着的一艘洁白巨轮的写意图。简单、清丽,透着初春疏雨特有的蒙。所有细节被删去,令人心仪的景观珍宝和被人忽略的山岩顽石模糊成没有差别的一片,平日里闹得满山沸沸扬扬的历史卷帙和永远说不完的荣枯生灭故事,早已收藏进大山深处。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袒露出自自在在、从从容容的风骨,留一个空空灵灵、清清静静的境地,任我们审视。久久凝望它安然端踞的姿容,体验到一种肃穆的深邃,一种由静而弥漫升腾起的苍茫大气。古往今来,那么多人频频临访、苦苦思辨泰山伟大之所在,是否在感受到了它那持恒超然物外的从容宁静气质之后,才有了“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结语。

友人也在全神贯注,突然头也不回地问我:“山上有河吗?”有啊,直贯上下的中溪、通天河,穿行西麓的彩石河,还有……何止一条。不过它们随季节变化而消长,不像大山,始终如故地迎送无常的四季。雨季来了,任雨暴风狂、雷劈电击,山默默承受,把创伤埋进心底,坦然地把丰水供给草木,送给河流。于是,河水翻腾飞溅,随势应变地跳跃奔流,水声回响在山城间。多彩的卵石趁机拥挤着、碰撞着,嘁嘁喳喳,热闹得令人炫目。

  雨季去了,山无言地忍受烤裂的曝晒,不惜输出脉管里的血液支撑草木洒下一片绿阴。而河水顿失滔滔,消落到流细声微,枯竭到河道自身迷失。此时此地,你怎能看得到呢?还记得我们学过这样的一句哲言:自然界的奇迹都在相对的静态中酝酿,宇宙的巨轮在无声中运转。动是宇宙的本能,静是自然的灵魂。静是动之后的一种沉淀、恢复、修整、提升。静是一首诗,一种美,一种境界,具有超凡的影响力。泰山悟出了这一道理,从而获得了对事物、对自己把握的力量,凝练出了宠辱不惊的庄重品格,无愧是自然界的仁者。

主峰西侧平坦的一段,那是天街。其实山与城本来就一体,山与人始终共生共存、相亲相伴。城从南向北走到头便是山,由盘道接天街直到极顶,沿途的各种营生与城里一样红火。这影响不了山的静,它形态静心更静,静到了人们一走进它,自觉不自觉地多一些持重和规矩。从山顶开始就有居民,一路下来到山脚,汇聚成人挨人的城池。山因有了居其中、行其中的人,除去许多横空盖世的孤苦和傲气;人因有了雄伟、闻名、可亲可靠的山,才多了生活的自信和情趣。正因如此,山在泰城人心中更增加了分量,增加了敬仰的虔诚。外地人诚惶诚恐地前来对山顶礼膜拜,却对挑行李的山民气使颐指、不屑一顾,殊不知,在这里山与人不可分离,伟大与平凡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泰山毕竟举世闻名,名山带名城,铁定是全世界认准的旅游胜地。于是人流滚滚,八面来风。城变大了,景变美了,人心变高了。遗憾的是,南来北往的风吹来吹去,但心高起来的那些人少了些本分的清静,添了些浮躁的火气。腰缠万贯的老板与徒步爬山的老太太都有诸多不如意,做学问的和目不识丁的同样奔忙出无可言状的烦恼,为了什么、不为什么都去争一争、嚷一嚷。只有泰山依旧无言,始终不语,默默地看着不肯安静片刻的人世,看着沉浮起落的大地,看着在欲望面前失去自控力、变得孩子似的那些人。那些人看作关系生前身后荣辱成败的大事情,山知道这些和它怀里的树木流水一样,消长生灭,转瞬即逝。浮躁地追逐戏剧性的热闹,宁静地注重丰富真实的生命。2800年前,我们民族文化的先哲就断言:“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三十七章),经千年进化、世事历练,踏进现代文明门槛里的人们,怎就轻易忘记了?奢望过多失望必多,何苦自困自扰。

  举目西北望去,巨大的卧佛,仰枕傲徕峰,脚抵九女寨,一卧就是上亿年。它以佛的慧眼,阅尽人间沧桑,任斗换星移、岁月嬗变、尘嚣汹涌,依旧从不动容。看着它那不被任何东西所惊扰、尊贵优雅的姿势和安祥如满月的面容,顿觉一种巨大力量,自己平时的焦躁渐渐化作一缕轻尘,飘然逝去,得以解脱的轻松漫遍全身。

夜来了,一切在如烟如雾的缥缈中隐退,清晰可见的只有闪烁在盘道和天街上形似北斗的路灯,神秘地对我们眨眼睛,这真真实实富有灵性的对视,是一次人与自然、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汇,是精神的净化,它正随着春雨融进生命里。

  与友相对。我说:“山,是我窗上的一幅巨画,有了它,高挂的斗室就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永远。”她说:“不虚此行。”

(选自《走读中国·名山名文卷》)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拜   (2)袒  (3)指 (4)尘

2.心情只有好坏之分,没有干湿之别,然而作者在第二段却写到“登山的心情全湿了”,你如何理解“湿”在这里的含义?

3.阅读文章第五段,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使他觉得眼前的泰山就像“一幅茫茫大海上漂泊着的一艘洁白巨轮的写意图”?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4.本文的语言灵动鲜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1)泰山是世人瞩目的风景地,房屋是山怀里的颗颗纽扣,我的蜗居仅是纽扣上的一个小点……

    (2)河水翻腾飞溅,随势应变地跳跃奔流,水声回响在山城间。多彩的卵石趁机拥挤着、碰撞着,嘁嘁喳喳,热闹得令人炫目。

5.阅读第八段,说说为什么“山在泰城人心中更增加了分量,增加了敬仰的虔诚”?

6.面对沉稳静立的泰山,作者想到老子的“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是想告诉大家哪些做人的道理?

7.与泰山对视,作者觉得“是一次人与自然、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汇,是精神的净化”。你觉得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净化?

 

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十六年三月,入观,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唾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广孝顿首谢。寻卒。帝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

(选自《明史·姚广孝传》 有删改)

    【注释】①观:道教的庙宇。②系:拘囚,关押。③给事中:官名。胡濙(yíng):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有言建文帝为僧___________    (2)或言溥洽所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

3.作为黑衣宰相,姚广孝深受明成祖倚重。从选文看,成祖对广孝优遇有加表现在哪些方面?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左传》,相传为_________时期________(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2)小惠未

3)公将之(4)望其旗

3.曹刿见到庄公,对于庄公提出的三个迎战条件,分别作了评价。这番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4.《孙子兵法》中有言:“善用兵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请从第三段中找出表述这种战略思想的句子。

5.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曹刿身上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名句积累与运用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④呜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南国春景喻北国雪景,造境奇绝,生动传达出诗人惊喜心情的句子是:□□□□□□□,□□□□□□□。

⑥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个人痛苦联想到天下人的痛苦,表达了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句子是:□□□□□□□,□□□□□□□□□,□□□□□□□。

⑦《渔家傲 秋思》中用白描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其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的内心住着太阳,就算外面风雨大作心中依然有阳光普照。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晴天,有的人的晴天源自自信,有的人的晴天源自乐观,有的人的晴天源自信念,有的人的晴天源自坚强,有的人的晴天源自热爱……那么,你呢?

请以“我有一片晴天”为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                           

(2)已失期                      

(3)固怪之矣                    

(4)丹书帛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低   调 

冯骥才

①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②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③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曝得一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

④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⑤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的作家。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人。他们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蒸发了,却忽然把一本十几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

⑥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⑦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第①至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这句话的理解。

4.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那些高调的炒作自我的现象?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初中生带手机上学校的现象日益上升。为此,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表,回收189份,回收率945%。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人数

所占比例

拥有手机人数

49

259%

手机来源

父母购买

36

735%

自己购买

7

143%

亲戚赠送

6

122%

手机主要用途(多项选择)

上网、QQ聊天、玩游戏

53

779%

打电话、发短信

9

133%

炫耀或作弊

6

88%

手机主要负面影响(多项选择)

影响学业

159

841%

浪费金钱

59

312%

无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11

58%

 

1.请归纳出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2.手机主要用途这一栏目的数据分析中,你发现了一些苗头性的信息。如果在学生座谈会上,你有机会向校长反映,你会怎样说呢?

3.校长听了你的建议后,决定举行一次初中生带手机上学,禁还是不禁?的辩论会。辩论会上,甲、乙双方各抒己见,请你为乙方另换角度补出一条理由。

甲方观点:我方反对初中生用手机

甲方理由:手机的辐射对身体不好。在学校里,没有哪一门课程用得上手机,手机成为一块看时间的我们正处在成长阶段,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手机里的信息对我们极感兴趣,极易迷恋手机,荒废学业。

乙方观点:我方认为学生带手机,禁止不如疏导。

乙方理由:手机进校园已成为大势所趋,过分禁止,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美国学校管理者联合会认为,学校应该鼓励手机在课堂上使用,让它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

4.辩论会最后,校长做总结,他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优点。不过,他也指出甲方三点理由中,有一句话有语病,你能找出来加以改正吗?

       句,改为:                                        

 

请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的回目:“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正确的一项是(      )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A.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B. 杨志押送金银担

C. 吴用智取生辰纲    D.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下面这段话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在文后横线上改正。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②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提高同学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改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诗文默写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那段日子里,每当我的思念     得将要溃堤时,竟是书中许多句子和意 象安慰我、帮助我平静下来。

⑵每年中考期间,宁波市交警部门就会根据当时的实际交通情况,对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     等措施,保障了考试顺利进行。

⑶戏台楼口百子图这组浮雕,人物造型神情兼备,     ,刀法精湛,体现了明清时期宁波木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A. 汹涌   管制   惟妙惟肖    B. 汹涌   管辖   绘声绘色

C. 冲刷   管制   绘声绘色    D. 冲刷   管辖   惟妙惟肖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嬉闹   朗读     神色张皇    歇斯低里

B. 轩敞   嘟囔     斩钉截铁    与日具增

C. 激励   栈桥     怀古伤今    开卷有益

D. 蓬松   苍皇     地灵人杰    万贯家私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uī)    抽(chù)    德量力(dù)    窸窸窣(sū)

B. (yí)     着(tiǎn)   帝王之(wèi)    而不舍(qì)

C. 食(mì)     画(cēng)   食壶浆(dān)    味同蜡(jiáo)

D. 据(jié)    寡(guān)   鞠躬尽(cuì)    狂自大(wàng)

 

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与一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请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综合性学习

(安顺中考改编)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八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3.为了本次读书活动,你打算向学校图书馆借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借期为一周,借出时间为2018年4月13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组长李洪,请写一张借条。

 

拓展延伸

培植一颗芳心

游宇明

①有段时间,晚上每次去学校的足球场锻炼,走到西南角的围墙边,总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桂花香。我与朋友纳闷了:路的旁边是体育馆,正前方是一个餐馆,除了法梧、杜英,没有一棵别的树,这桂花香从哪儿来呢?后来我们打着手机电筒沿“香”追踪,终于发现了位于闲地中央的三棵高大的桂树。也难怪我们看不到,桂树距围墙至少有一百米远,中间还隔着许多比它们更高大的树。

②这些可爱的桂花树给我一个启示:生命的价值,有时是以对他人的意义来呈示的。远处的鲜花只有发出香味才能吸引追随者。而人则必须依靠内在的人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拥有一颗芳心。

③芳心的第一种成分是良好的操守。人本质上是追求安全感的,你长得再漂亮,学识再渊博,才华再出类拔萃,如果品质不好,别人一样不愿跟你相处。撒谎的人会让我们为追求事实的真相焦头烂额;自私的人会使我们时刻担心自己遭到算计;没有担当的人会让我们陷入被迫为别人付出代价的恐慌……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又如何可以吸引别人“寻找”他?人的操守好就不一样了。首先他是有是非观的,当别人遭受冤屈他会挺身而出;其次,他是有“他人”观念的,当你遇到危难他会全力相帮;再次,他是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胡作非为的事,哪怕可以侥幸逃脱惩罚,他也不屑为之;值得去做的事,即使冒着风险,他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④好性格也是芳心离不开的养料。一个人品质好固然是第一位的,但如果品质好而脾气暴躁,估计朋友们也不会认为你有太多的芳香可以追寻。人与人相处,有时固然是为工作、为生存,但很多时候是为了内心的充实、生命的安适。你的脾气好,他人才能体会到你内心的温存,感受到爱与尊重,你也才可能成为别人向往的“芳香”。

⑤芳心需要乐观精神。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你与之相处,总是觉得生活特别有意思,世界充满着开心的事,人只要努力就会拥有无数生命的花朵;一种总让你觉得你的周围到处是黑暗,亲人不爱你,朋友自私自利,单位充满了阴谋与不公。第一种人显然更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芳香”。其实,大家碰到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认知它。与其天天抱怨这个指责那个,我们何不抱着一颗包容的心去体会生活的美好?⑥行走在尘世,总会有风雨、泥泞、枯萎、凋零,只要我们拥有发出芳香的信念,你的世界就会无比宽阔。

(选文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内容概括】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内容理解】

3.选文第①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何作用?【表达方式及作用】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培植一颗芳心。【拓展延伸】

 

阅读课文选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作用?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 谈论潜江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 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 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

C.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了“赢语文者赢高考”的口号。因此,教师,家长,学生都有所动作。

D. “温故而知新”出自课文《论语十则》,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B. 4月20日台湾花莲县连续发生4次地震,但因居民们对地震早就麻木不仁,所以并未惊慌失措。

C. 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D.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qiǎn)   医疗     民地(zhí)       冷冷清清

B. (bó)     脱离     轻怕重(zhān)    共产主义

C. (cuì)    实贱     晋察(jì)        自私自利

D. 视(bǐ)     佣挤     木不仁(má)      帝国主义

 

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湖南______。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_____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______(国籍)医生。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余次,救治大批伤员。1939年11月12日因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

 

字词积累——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这对于一班___________(见利忘义 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_________( (鄙视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___________(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_________(高明 高超)的。

 

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  狭______  热chén______  mò______不关心

 

作文。

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过去了。这半个学期在你的学习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学习、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兴奋、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忧虑、不知所措。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应该让你成长了很多。请结合一件事或几件事把你上中学后某一种最深切的感受写下来。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卷面整洁,书写清楚;

600字以上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