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        ;选择回忆,         ;选择诚信,          ;选择坚强,          ;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①我们品味多样的人生       ②我们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

③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④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此乐何(穷尽)        死国可乎(为…而死)  宜为王(功劳)

B. 当立者公子扶苏(于是)处处之(做标志)     连月不(放晴)

C. 发而幽香(花香)    余之(同情)         临溪渔(表修饰)

D. 具兴(荒废的事业)  故为说(这)         毒之乎(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B.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C. 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 伴随着黄金周负面效应的日益凸显,在盘算黄金周“经济账”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假日的内涵。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B.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麻雀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读来楚楚动人

C. 他在国际上获得过大奖,在影视圈有重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D. 张校长做事向来言简意赅,从不拖泥带水。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还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B. 温泉寺的峭壁上,刻着斗大的四个字:“山泉水暖”。

C.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D.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意(qiè)  地(ké)   贬(bāo)   跌(dàng)

B. (jiǎn) 宝(guī)  婆(sōu)   睢(zì)

C. (xié)  作(gěng) 拮(jū)    围(fèn)

D. (jù)   木(nè)   阴(huì)   郁(yī)

 

《现在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890页上对“蕴”的释义如下:

(1)包含,蓄积。例:蕴藏,蕴蓄。

(2)事理深奥的地方。例:底蕴。

(3)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例:大沙漠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他

心中蕴藏着极大的爱国热情。

(4)蕴涵(蕴含):包含。例:这段文字不长,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5)蕴藉:含蓄而不显露。例:意味蕴藉,蕴藉的微笑。

(6)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不显露。例:年轻人身上蕴蓄着旺盛的活力。

请以“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雪白

王开岭

①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②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③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④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⑤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⑥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⑦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⑧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⑨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⑩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1.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

______→②痛心→③_______→④不安→⑤_______

2.请简述“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3.段作者写到“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4.王开岭因其作品“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被誉为中国校园“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请结合全文,说说你从“精神启蒙”和“美文鉴赏”两个角度分别得到的启发。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日本侵略军,还是对垒反动派军队,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鲜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这胜利,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必胜!缺失战斗意志,丧失致胜信念,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1.文章题目有什么好处?

2.简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4.文章第⑧段说“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请联系名人事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杀宫人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于宫中养饲________          ②无病而死  _________

③必吾国    ________          ④极有利尔  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病暴死                  拔山倒数来 (《幼时记趣》)

B. 太宗意解                  太祖悟     (《赵普》)

C. 岂忘邪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 马死杀人                  俱假山显   (《于园》)

3.翻译句子。

①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赵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皇后与赵普,你更赞同谁的劝谏方式,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列小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①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②馀:剩下的。③簟(diàn):竹席。④便:适宜。⑤忘荃(quán):忘记了捕鱼的荃,这里指忘了用什么语言。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

(名著阅读)

(1)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______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2)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训练)

近年来,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年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⑧《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淡泊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ěr)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欧公不为世俗所(jī),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xié)朋友来此饮酒赋诗。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wǎn)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 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 《童年的朋友》《一面》都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童年的朋友》通过刻画外祖母的眼睛,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面》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按照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的顺序,突出了人物瘦且精神很好的特征。

D. 《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姹紫嫣红”“良辰美景”“心动神摇”“流水落花”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句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C. “国庆节第二天,参观者在纪念馆的大门入口、集会广场、临时展厅、和平广场等地都能看到身穿紫金草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参观者能看到志愿者”。

D. “爸”字形旁是“巴”,声旁是“父”。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 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 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 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国梦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青少年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B. 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 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

D. 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全国的原因,是人们对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造成的。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jǐn )   雕(lòu)    礴(bàng)   执(niù)

B. (liàng)   强(jué)    取(xié )   静(mì )

C. 职(chèn )   干(gù )    邂(hòu )   自(yǔ )

D. 身 ( jī  )   情(zì )    和( xù )   发(liǔ)

 

《现在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890页上对“蕴”的释义如下:

(1)包含,蓄积。例:蕴藏,蕴蓄。

(2)事理深奥的地方。例:底蕴。

(3)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例:大沙漠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他

心中蕴藏着极大的爱国热情。

(4)蕴涵(蕴含):包含。例:这段文字不长,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5)蕴藉:含蓄而不显露。例:意味蕴藉,蕴藉的微笑。

(6)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不显露。例:年轻人身上蕴蓄着旺盛的活力。

请以“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雪白

王开岭

①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②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③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④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⑤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⑥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⑦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⑧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⑨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⑩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1.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

______→②痛心→③_______→④不安→⑤_______

2.请简述“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3.段作者写到“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4.王开岭因其作品“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被誉为中国校园“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请结合全文,说说你从“精神启蒙”和“美文鉴赏”两个角度分别得到的启发。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日本侵略军,还是对垒反动派军队,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鲜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这胜利,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必胜!缺失战斗意志,丧失致胜信念,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1.文章题目有什么好处?

2.简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4.文章第⑧段说“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请联系名人事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杀宫人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于宫中养饲________          ②无病而死  _________

③必吾国    ________          ④极有利尔  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病暴死                  拔山倒数来 (《幼时记趣》)

B. 太宗意解                  太祖悟     (《赵普》)

C. 岂忘邪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 马死杀人                  俱假山显   (《于园》)

3.翻译句子。

①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赵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皇后与赵普,你更赞同谁的劝谏方式,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列小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①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②馀:剩下的。③簟(diàn):竹席。④便:适宜。⑤忘荃(quán):忘记了捕鱼的荃,这里指忘了用什么语言。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近年来,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年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默写。

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⑧《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淡泊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ěr)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欧公不为世俗所(jī),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xié)朋友来此饮酒赋诗。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wǎn)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 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 《童年的朋友》《一面》都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童年的朋友》通过刻画外祖母的眼睛,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面》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按照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的顺序,突出了人物瘦且精神很好的特征。

D. 《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姹紫嫣红”“良辰美景”“心动神摇”“流水落花”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句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C. “国庆节第二天,参观者在纪念馆的大门入口、集会广场、临时展厅、和平广场等地都能看到身穿紫金草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参观者能看到志愿者”。

D. “爸”字形旁是“巴”,声旁是“父”。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 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 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 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