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同学在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中,正确操作并测出了同一小石块的密度,记录在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四位同学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石块密度的平均值为2.53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石块密度的平均值 C.只有小梦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在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表示铁水浇铸成车轮时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 A.0.1m/s B.1m/s C.10m/s D.100m/s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6cm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g D.声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6m/s
国庆节期间,小明同学在忠县忠州广场的东面红绿灯处发现如图,每次穿越斑马线过马路时都要加快步伐才能在设定的时间刚好通过.该马路的宽度约为39m,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6s,求: (1)小明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小明思考,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多少秒老年人才能安全通过? (3)汽车遇红灯在路口等待时,通常是不熄火的,这不但会白白消耗能源,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研究显示,汽车不熄火等侯10秒钟,约需消耗汽油10毫升.若在路口等候26秒,消耗的汽油质量约为多少克?(ρ汽袖=0.8×103kg/m3)
小华到超市买食用油,售货员指着如图某品牌5L的油说“弟弟,买这种油吗,这种5kg装的油降价了原来65元,现在60元”,小华看到同样品牌1.8L装的油要20.88元.(ρ油=0.9×103kg/m3) (1)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华判断售货员把5L的油说成5kg的话是否正确; (2)通过计算帮小华分析买哪种油更划算?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以下实验: (1)小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小明认为小华的操作有误.错误是 .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在实验过程中,小华说如果天平没有砝码能不能测呢?老师说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老师给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滴管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 ②将一个烧杯中倒满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酱油.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 ③ ,使天平平衡. ④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酱油的体积为V2 ⑤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上物理课时,老师用激光笔在A处发射一束激光,水中的小鱼刚好在B点看到激光,如图甲所示,画出激光从A射到B的大致光路图. (2)请在图乙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匀速/变速),判断依据是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0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图表示某人看远物时的光路图,这名患者是 眼,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 镜.
如图是小明用相机拍摄了的美丽的月食图象,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立(填“倒”或“正”) (填“实像”或“虚像”),刚好小华在滨江路玩耍时也看到了河水中的“红月亮”,已知河水深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3.8×105km,小华看到“红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为 km.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白粉”,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某校初二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B.0~2s内,小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2s~5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5s~7s内,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凝固和熔化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BC段吸热但温度不变 B.在t=6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C.该物质在EF段的熔化过程中经历了4min D.该实验过程物质吸热持续了16min
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道路“转弯镜”使视野更广阔 B. 插鱼时,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投掷鱼叉 C.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D. 阳光下人形成的影子
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添加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右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取出最小砝码后,向右移动游码 D.向右移动游码,同时将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下列对于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在忠县第二届运动会上用高音喇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高音喇叭的主要作用是增大音调 B.我们能准确的判断自己熟悉的人是谁在讲话,主要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C.在太空中漫步的翟志刚可以在舱外和队友面对面交谈 D.进入城区禁鸣喇叭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的早晨我们呼出的“白气” B.屋檐下悬挂的冰柱 C.教室的日光灯管用久了灯丝变细 D.冬天早晨房屋、草木上的霜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低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低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调来判断 D.地震、火山、台风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第17届亚运会10月4日在韩国仁川胜利闭幕,我国体育代表团以151枚金牌轻松实现亚运金牌榜九连冠.中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以总分318.60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如图所示的是她们比赛时的场景,说她们同步,是指( ) A.她们相对于跳台始终是静止的 B.吴敏霞相对于施廷懋始终是静止的 C.施廷懋相对于吴敏霞始终是运动的 D.她们相对于水面始终是静止的
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并预防“禽流感”,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温度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生活中处处皆物理,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运动会田径赛场上,3000米第一名获得者的速度是15m/s B.初二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5dm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