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们均以对方为参照物,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售票员认为汽车是运动的 B.售票员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C.乘客认为售票员是运动的 D.乘客认为车是静止的
在实验室里,将一支温度计从20℃酒精中取出,放在温度为22℃的环境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冬天,医生检查患者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患者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镜子接触患者口腔时患者感到太冷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步枪的瞄准 B. 站在水中的水鸟及其倒影 C. 鱼缸底的雨花石卡看上去升高了 D. 潜望镜
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镜面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漫反射 D.光的折射
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2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声音在空气、煤油、水、铁中传播相等的距离,所用时间最少的是( ) A.水中 B.空气中 C.铁中 D.煤油中
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 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所说的“女高音”中的高就是指音调 C.星期三晚上,你想家,你给家里打电话,一拿起话筒,你就能知道接电话的是不是妈妈,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俗话“响鼓需要重锤敲”的物理含义是增加响度的重要方法是增加振幅
说明:从( A)、( B)两题中任选一作答 (A)如图所示,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0.16kg/m3.“轻”仅是这种材料众多特点之一,“全碳气凝胶”还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例如原油,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原油的密度=0.9×103kg/m3.请你计算: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2)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原油的体积. (B)一桶水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恰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与桶的总质量为22kg,当冰完全熔化后,需要向桶内倒入2L的水,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冰的密度=0.9×103kg/m3.请你计算: (1)桶的容积; (2)桶的质量.
说明: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你计算: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 B、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空=340m/s.请你计算: (1)火车鸣笛处离隧道口处的距离; (2)火车听到反射的回声时离隧道口的距离.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第一步,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线的左侧;第二步,在调平衡后,用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再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最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一步操作后,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是天平横梁平衡; (2)盐水的质量是 g,盐水的密度为 kg/m3; (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值偏 ,原因是 .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雨首先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再将三者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最后调节物距和像距并将实验中几次成像的数据填入下表中.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透镜的焦距是 cm; (2)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3)第4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 ;(描述像的倒正、大小、虚实情况) (4)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前提下,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图甲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先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帮他解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棋子F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2)为了让坐在右侧D处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 (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3)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 (4)他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 种情形.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听取其他同学建议改正后,记录了水温达到89℃时每隔2分钟的温度,并描绘出图乙所示的图象,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甲中一个错误 . (2)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 (3)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改进的措施是 .
小龙在煮鸡蛋时发现:鸡蛋放入锅中煮一段时间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将鸡蛋捞出,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请你解释这两个现象.
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谁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cm3,液体的密度是 kg/cm3.若将瓶子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白纸板的两个目的分别是 和 .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度.
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 s时,甲、乙两车正好相遇.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入不同的液体,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上,天平平衡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图所示的某网站二维码,可快速登录该网站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正立、等大的虚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