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C.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D.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是( ) A.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物体受到的重力实质上也是一种弹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做曲线运动,则该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密度间的关系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判断
如图是某同学看物体时的成像原理图,则该同学( ) A.为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矫正 B.为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 C.为远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 D.为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矫正
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关于增大和减小摩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减少摩擦 B.乙中旱冰鞋装有滑轮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C.丙中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 D.丁中传动带打滑时,可以使传送带紧绷,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 下落小球受到的重力 B. 地面对轮胎的力 C. 斧头对木柴的力 D. 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小明学习光学知识后,总结出有关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力的单位是牛顿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光线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 B.P C.N D.Q
一个西红柿在阳光照射下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 ) A.红光透过西红柿 B.西红柿只吸收红光 C.西红柿只反射红光 D.红光折射进西红柿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其密度为0.16mg/cm3,它表示( ) A.气凝胶的体积是1cm3 B.体积为1cm3的气凝胶,其质量为0.16mg/cm3 C.气凝胶的质量是0.16mg/cm3 D.体积为1cm3的气凝胶,其质量为0.16mg
如图中描述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汽车观后镜成像 B. 筷子好像被水“折断”了 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人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小明做了下面两个实验:敲击鼓面,鼓面上纸屑上下跳动;说话时,用手摸喉咙,感觉声带在振动.以上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不振动的物体也可以发出声音 C.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中,某乘客说车厢小桌上的茶杯是静止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路边的建筑物 B.车厢中放茶杯的小桌 C.铁路旁的树木 D.从乘客旁走过的乘务员
弹簧受力时一般遵循“胡克定律”,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所受拉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量x成正比,即F=kx,式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已知:某弹簧不受任何力时长度为12cm,当该弹簧受到拉力F1=2N时长度为16cm;受到拉力F2时长度为18cm.已知:拉力F1、F2均在该弹簧一定的范围内,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拉力F2的大小.
某同学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测量容器的质量,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实验的数据求: (1)液体的密度和容器的质量. (2)若某次取得液体的体积V=100cm3,请推算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是多少?
被誉为“皖江第一隧”的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即将开工建设,隧道建成后,江城南北将珠联璧合,届时过江遂道将与芜湖长江大桥遥相呼应,形成上有“飞虹”,下有“蛟龙”的大芜湖交通新格局.城南过江隧道起点位于鸠江区二坝镇规划纬一路.终点接于弋江区大工山路,全长约6.5km,其中主(线)隧道全长约4.9km.全线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六车道.求: (1)若按设计标准计算,车辆通过全程的时间约为多少? (2)建成通车后,为了防止车辆在主隧道内出现大量积压而造成堵车现象,需要对过往车辆进行最低限速.经测算,车辆在主隧道中通行时间不能超过6min,则需要控制车辆的最小速度为多少km/h?
为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找来不间材质的物体A和物体B若干个做实验. (1)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该同学通过旋转右侧的平衡螺母使得天平平衡(如图甲所示).老师指出这样操作错误,这是因为 . (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 (3)经过一系列实验该同学得到了多组数据,很据数据分别画出了物体A和物体B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正因为如此,物理学引入了“密度”概念,由图象丙知:实验所选用物体A的密度为 kg/m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1)先将点燃的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再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 . (2)将蜡烛先后;两次放置在25cm和35cm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位于光具座上的 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 (3)若蜡烛远离凸透镜,还想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4)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像的位置会逐渐发生偏移,为了使像扔能成在光屏中央,则可以适当地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下”、“左”、“右”)调整来实现. (5)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标尺45cm刻度线处,这时应从 (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此时观察到像的性质是 . (6)如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以后,不小心将一个不透明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所成的像 . A.中央有个黑斑 B.变亮,且完整 C.变暗,但完整 D.残缺不全.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5:2 B.2:5 C.5:4 D.4:5
如图所示是赛艇选手进行比赛的场景,当选手用力划艇时,使艇前进的力是( ) A.人对浆的作用力 B.船对水的作用力 C.水对浆的作用力 D.水直接对艇的作用力
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趣味,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密度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质量不变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不变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近年来,芜湖城市建设和规划越来越突显以人为本,如市区主要道路汽车禁鸣、高架两侧安装隔音墙、机场选址远离市区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减少强光污染 D.绿化美化环境
在如图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的力的单位的是( ) A. 爱因斯坦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瓦特
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某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图,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和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S′. (2)如图乙所示,小球受到绳子拉力F=5N,请作出该拉力的示意图.
请你读出下图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示数,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木块的长度是 cm;物体的重力为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