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成就的组合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乔达摩•悉达多——伊斯兰教 B. 古希腊——种姓制度

C.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D. 古罗马——金字塔

 

从9世纪开始,西欧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 庄园法庭可以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 自由农民没有耕种“直领地”的义务 D.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     )

A. 租地农场主因为出租自己的土地可以自由支配农业工人

B. 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雇佣工人

C. 农业工人同时要向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

D. 租地农场主用货币向土地所有者购买土地

 

“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史开端。”以下能为材料观点提供支撑的史实是(     )

A. 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等

B. 城市居民采取金钱赎买、武力斗争争取自治

C. 国王给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

D. 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

 

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以下对法兰克王国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克洛维建立,是雅利安人建立的王国中最为强大的

B. 信仰基督教,通过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C. 查理曼帝国时期用“什一税”控制教会势力的发展

D. 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和西班牙

 

观察下图,④处476年在西欧社会发展史上的影响是(     )

A. 西欧文明的开端 B. 奴隶制社会的开端

C. 奴隶制社会的结束 D. 封建社会的全盛

 

12世纪30年代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宫”,一些地区出现城市“共和国”,市政体制也随之产生。这反映的是西欧的(     )

A. 城市自治 B. 大学兴起

C. 行会发展 D. 政局混乱

 

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得道成仙

B. 基督教信仰者宣传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 伊斯兰教信仰真主,加剧了阿拉伯半岛的分裂

D. 三大宗教诞生顺序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以下历史事件,能够起到促进欧亚文明交流作用的有(     )

①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②罗马帝国的扩张

③日耳曼人的西迁 

④古代阿拉伯人的经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用地图学习历史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下图最适合研究的历史是(    )

A. 大河流域的文明 B. 海洋文明的发展

C. 宗教的起源 D. 大学的兴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1)材料一 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 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艰难探索。

步骤一:举步维艰

(1)图1至图4反映了“近现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

(2)指出该事件中建立的哪支海军规模最大?起到的积极作用又是什么?

步骤二:变法图存

                  

(3)图5所示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运动?这次变法结果怎样?

(4)哪年在哪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变法运动?

步骤三:柳暗花明

(5)阅读图6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是谁?

(6)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7)后来革命的果实被谁窃取?

(8)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4)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位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民报》    D. 《革命军》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A. 《民报》

B. 《青年杂志》

C. 《时务报》

D. 《国闻报》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

①最为重要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④内容包括: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下列是小洪学习五四运动时所作的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始终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袁世凯死后,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列军阀及其代表人物对应有错的一项是(    )

A. 直系——冯国璋    B. 皖系——段祺瑞

C. 奉系——唐继尧    D. 桂系——陆荣廷

 

漫画《自作孽,不可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宋教仁被刺案”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清帝退位    D. 二次革命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加深    B.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的是(    )

A. 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B. 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

C. 孙中山等号召讨伐袁世凯    D. 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

 

李明的爷爷今年85岁高龄,李明的历史老师听说后,想考一下李明,便问道:“李明,你知道你爷爷出生于中华民国哪一年吗?”李明应回答

A. 民国二十年    B. 民国二十一年    C. 民国二十二年    D. 民国二十三年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辛亥革命爆发

C.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临时约法》的颁布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历史事件后成立的政府为(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京政府    C. 北洋政府    D. 广东政府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 浙皖起义    B. 广西起义    C. 萍醴浏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 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 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1894年他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 强学会    B. 兴中会

C. 光复会    D. 同盟会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 三元里抗英斗争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中国人口约为4亿5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向他们交纳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