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015年10月9日电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4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在哪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4)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是什么?

(5)如果两岸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你认为有什么重大意义?

 

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并简要说明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观察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宣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努力。

材料一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和封建王朝的统治,迫使中国融入世界,开始走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二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三  纵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让我们感悟到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开始走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具体史实,说明“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中涉及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哪一条?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观察图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轮船招商局上海

B.福州船政局

(2)根据图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广州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战争名称

起止时间

发动国家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英、法、俄、日等八国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这三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

(2)这三场战争的发动者都有英国。

(3)这三场战争逐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4)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了在通商口岸驻地建屋等特权。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占领了北京。

 

下列四个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创刊清帝宣布退位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有关20世纪初的四位中国公民工作、生活情况的表述,不符历史事实的是:( )

A. 李立在重庆的外国人的工厂上班

B. 小伍亲眼目睹外国军队驻扎山海关

C. 田刚大哥因加入义和团惨死街头

D. 老钱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A. 胡适和鲁迅

B. 民主和自由

C. 科学和自由

D. 民主和科学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一些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强学会的成立

C. 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 成立“兴中会”

 

近年来,围绕南海主权和权益之争的南海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 )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甲午战争时期    C. 洋务运动    D. 北伐战争时期

 

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姓名

籍贯

官职

阵亡地点

邓世昌

广东番禺

副将加提督衔

黄海大东沟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以下是小北同学学习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内容后设计的一套题。其中搭配错误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康有为——戊戌变法

C谭嗣同——武昌起义

D李大钊——新文化运动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A. 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B. 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敌人的长期封锁围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兴盛走向衰亡的事件是(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天京事变    D. 青浦大捷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暴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俄国    C. 日本    D. 法国

 

你听说过抬棺上阵的故事吗?它是指的为收复新疆做出贡献的哪位历史人物: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左宗棠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信中提到的强盗指

A. 日本、俄国

B. 英国、美国

C. 英国、法国

D. 美国、俄国

 

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下列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 打开中国市场

D. 争取外交平等

 

王朝更迭,江山易主,如流星划过历史长空,令人深省。实验中学七(4)班同学开展了王朝更迭的史学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表格归纳)

材料一 

(1)上表反映了夏商周的更迭,请你完善。

(材料说史)

材料二  “天下苦秦久矣。”

——《史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下苦秦久矣”的原因。

材料三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摘自《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中的“上”指的是哪位帝王?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他“约法省禁”的主要原因。

(感悟历史)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王朝更迭中得到哪些启示?

 

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激励着人们“勇于公战”?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汉化措施和这次改革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夸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樯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段时期的历史?

(2)材料二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3)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巨大的四羊方尊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

改正:

(2)北朝学者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

改正:

(3)东汉末年名医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称为“医圣”。( )

改正:

(4)2017年是现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中国古代的历法又称天干地支纪年法,包括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 )

改正:

 

历史名城见证沧桑。请将下列城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中。

A.洛阳B.长安C.咸阳D.镐京

朝代

都城

西周

(1)           

(2)           

西汉

(3)           

东汉

(4)              

 

 

 

政治制度贯穿着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1)尧舜时实行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为          

(2)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3)秦朝开创,以后为中国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中国历史人文荟萃,群星璀璨。

(1)改堵为疏,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

(2)“功业追尼父,千秋史公”人称“史圣”,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的是          。

(3)为报先主知遇之恩,鞠躬尽瘁而后己的是          。

(4)东床坦腹养鹅自赏,《兰亭序》后世永流芳的是          。

 

从汉代开始,我国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成就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九章算术》    B. 《齐民要术》    C. 《兰亭序》    D. 龙门石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