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

A. 郑和下西洋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新航路开辟    D. 马可·波罗来华

 

下列关于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令释放奴婢    B. 减轻农民负担

C. 士兵还乡务农    D. 惩治贪官污吏

 

陆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丝绸之路于汉代开通

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都洛阳

D. 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临潼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时赞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  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话中的   是指( )

A. 都江堰    B. 秦始皇兵马俑

C. 云冈石窟    D. 万里长城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

A. 《离骚》    B. 《论语》    C. 《道德经》    D. 《孙子兵法》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众多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什么旗帜?

(2)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材料一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东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以“三个一生”、三个“始终”,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材料三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孙中山学习西方和洋务派有何不同?

(2)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地点分别是?

(3)孙中山青年时代发生了哪两次侵华战争?

(4)根据材料归纳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的什么精神?

 

(斗志昂扬的起义)

材料一 

(1)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这块浮雕反映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切实际的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2)通过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这种社会难以实现?

(争权夺利的内讧)

材料四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3)材料四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哪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发人深思的结果)

(4)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备受凌辱、任人宰割的时期,那一个个战争的失败,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落后的民族敲响了警钟。

材料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时期,中国往何处去?从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到自上而下的改革,再到举行武装革命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进行大胆探索。

材料三: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奋起抗争、保家卫国的时期,从林则徐到左宗棠,从邓世昌到杨靖宇,……这些感人的故事见证了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

请回答:

(1)三则材料都以鸦片战争为起点,请写出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材料一中,哪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见证了中国落后的足迹?(写出2个即可)

(3)材料二中提及的“有识之士”为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进行了哪些大胆的尝试?共同的结果如何?这些结果给你哪些启迪?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 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 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这样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说明中共的诞生(  )

A.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 取消二十一条

B.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A. 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 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 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 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为中国谋幸福,孙中山所采取的活动不包括(  )

A. 推翻封建帝制,创立中华民国    B. 创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 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国共合作    D. 领导武昌起义,推翻封建制度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①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A. 浙皖起义

B. 广西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    )

A. 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居胜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是(     )

A.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 增辟通商口岸    D.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湖北织布局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

A. 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林则徐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增加通商口岸的数量

B.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 占领北京城,控制清王朝

D. 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 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 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古文明发展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

材料一  见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文明成果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佛说: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摆脱因果,实现涅槃;耶稣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宗教与信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材料反映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

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诞生于亚洲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D.三大宗教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三:如图。

(3)指出材料三所示建筑名称;它们所代表的建筑艺术上有什么联系?

材料四:

(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划“正确”,错误划”错误”)

①都体现古代亚非文明的文明成果       

②其产生都与外族大规模入侵有关       

③都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其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度       

 

    阅读下列有关法制、民主、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的自由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力…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教版《世界历史上》

(2)材料二体现了古代哪一地区的民主政治?其在西方民主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3)材料三是对哪两部法律的描述?这两部法律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材料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改革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和封臣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君,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

(4)材料四中的“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种什么传统观念?

材料五: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

(5)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改革?这次改革在该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6)请选择法制、民主、改革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其认识。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行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格拉底的主张。

材料二:从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城市政权归资产阶级性质的七大行会掌握,佛罗伦萨居全欧首位的的毛织业、银行业的企业主——资本家成为城市政府的主人,也对佛罗伦萨的新文化建设握有领导管理之权,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

材料三: 人文主义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发现了以人为本、勇于追求、乐观向上的精神;又从《圣经》里找到了早期基督教的理想:人们不分种族、无论贵贱,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

                                      ——张跃发主编《近代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不得摘抄原文)并概括文艺复兴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

材料四: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为什么称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文艺复兴为什么又被称为“复兴运动”“复古运动”?就材料四所说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