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福泽谕吉认为汲取欧洲文明最容易的是“达到有形的物质”,应该放在最后阶段完成,如此推理,“达到有形的物质”对应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的改革能实现的话,不久可能会出现 (  )

①人们能看到新创办的报纸

②考生在科举考场上仍为写八股文而发愁

③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

④取消多余的衙门,吸收有才能的人任职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甲午战争以后,下面对中国形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民族危机暂时得以缓和    B. 中国的洋务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C. 推翻清朝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    D.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

A.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 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 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B. 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 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 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

A. 提出三民主义    B. 创办黄埔军校

C. 领导南昌起义    D. 成立中国同盟会

 

毛泽东曾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此人是(  )

A. 魏源    B. 严复    C. 鲁迅    D. 徐悲鸿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却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共两党的合作    B. 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 国际社会的援助    D. 中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本会以异族潜乱,天地惨黩,民不聊生,负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绪不绝,太平之师不熠,则犹汉家天下,政由己出,张弛自易。”“太平之师”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政权是在(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封王    C. 定都天京    D. 北伐西征

 

以下所述史实不能佐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的是 (  )

A. 中国的首都三次被侵略者占领(1860·北京/1900·北京/1937·南京)

B. 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 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新派变法图强

D. 《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叶挺独立团的先锋作用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 英军进犯吴淞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太平天国北伐期间    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一百年前的今天,有两大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对这两大历史事件及其带来的变化描述最恰当的是(  )

A. 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 维新变法轰轰烈烈、民主科学蔚然成风

C. 民族工业长足发展、新文化运动高歌猛进

D. 民族工业长足发展、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中国革命要从城市转向农村

C. 必须建立革命武装    D.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的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上述内容出自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回望历史,国共两党曾有过多次合作。下列与国共合作有关的事件是(  )

①召开国民党一大  

②进行北伐战争  

③召开遵义会议  

④坚持八年抗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辟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有一历史小说这样描述道:“……消息传到伦敦,狂热的侵华分子极力鼓吹对中国进行战争,宣称对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作解释。随后,英国议会向中国派遣东方远征军,发动了对华战争……”。材料中的“消息”应当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虎门销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 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 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 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 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光复会 D. 华兴会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下列人物中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李鸿章    D. 邓世昌

 

毛泽东说:“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巨大成就"应是指(  )

A.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B.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D. 海峡两岸实现统

 

两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巨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却依然存在。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更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思考

(1)两次战争的转折点战役分别是什么?

(2)两次战争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分别是什么?

(3)一战和二战的两大对立集团分别是什么?

(4)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它达到挑动战争的目的了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列举二战的三个突袭战?

 

列举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侵犯了中国主权的条约有哪些?

 

某校计划在艺术长廊中悬挂一幅梵高的代表作品,他们应该选择:

A. 《最后的晚餐》    B. 《向日葵》    C. 《格尔尼卡》    D. 《夜间的咖啡馆》

 

一战后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是哪两国

A.     B.     C.     D.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找出发明内燃机的发明家

A. 奥托    B. 狄塞尔    C. 海厄特    D. 戴姆勒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