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中既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又刺激消费和生产的新政措施是( )

A. 对银行的整顿    B. 对农民的补偿

C. 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D. 新建许多公共工程

 

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 通过《工业复兴法》    B. 消除经济危机

C. 刺激消费和生产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战役是

A. 诺曼底登陆    B. 阿拉曼战役    C. 莫斯科战役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

A. 英法对德宣战    B. 苏美对德宣战    C.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

A. 1931——1945年    B. 1939——1945年

C. 1937——1944年    D. 1933——1946年

 

以下是一部二战电影精彩片段:1944年6月,五十万盟军官兵集结完毕,正等待着执行一项危险的命令。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或许就是生命中最后的一天。当时这群盟军官兵要执行的命令是

A. 从敦刻尔克撤退    B. 增援珍珠港    C. 保卫中途岛    D. 横渡英吉利海峡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代表的是

A. 德国人 B. 捷克斯洛伐克人 C. 波兰人 D. 英国人

 

1941年6月,德军掉头东进,侵略苏联。在危难时刻,苏联军民奋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侵略企图没能得逞。双方战争的地点在

A. 彼得格勒    B. 莫斯科    C. 列宁格勒    D. 斯大林格勒

 

最先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

A. 捷克斯洛伐克    B. 波兰    C. 奥地利    D. 法国

 

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        

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案

③参加会议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④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粉碎(    )

A. 不列颠大空战后    B. 莫斯科战役后    C. 阿拉曼战役后    D.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 绥靖政策    B. 对德作战    C. 中立自保    D. 冷战政策

 

沙皇专制制度统治俄国将近300多年,这一制度被下列哪个事件推翻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一战    D. 二战

 

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纵容政策,致使“二战”爆发后自食其果,很快被德国占领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苏联    D. 美国

 

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 民族大屠杀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D. 地区冲突

 

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根据材料反思二战,你得出的最深刻的认识是

A. 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惟一手段

B. 战争有利于尖端武器的研制与发明,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C. 人类应该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D. 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上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幕。“这一幕”应是

A. 法国签订停战协定 B. 日本签署投降书

C. 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 D. 德国签署投降书

 

下列事件与列宁无关的是

A. 彼得格勒起义    B.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 苏联的建立

 

世界上最早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是

A. 日本    B. 苏联    C. 美国    D. 德国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失去听力,却能演奏出优美旋律的著名音乐家是    (    )

A. 莫扎特    B. 巴赫    C. 柴可夫斯基    D. 贝多芬

 

世界历史上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并掀起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

A. 文艺复兴    B. 宪章运动    C. 启蒙运动    D. 自由主义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是

A. 陆军省    B. 海军省    C. 军部    D. 外务省

 

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的是

A.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1929年经济危机的开始    B. 1922年墨索里尼夺取意大利政权

C. 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掌德国政权    D. 1936年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 兴建公共工程    B. 调整农业政策    C. 整顿银行    D.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材料二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材料四  19世纪下半叶,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许多高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材料五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

(1)阅读材料一,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其中两个发明及其发明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四描述的日本“破例来之陋习”“求知识与世界”的这场改革名称是什么?日本为“脱亚入欧”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举出两例)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说日本的这场改革有哪些消极影响?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俄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

(3)对比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O.04

0.21

0.46

0.94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火车的诞生

C. 内燃机的应用

D. 电灯的发明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