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 提高了人民地位    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加速了民族独立    D. 建成了社会主义

 

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些说明

A. 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

B. 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

C. 三国法制建设十分完善

D. 法制建设必定带来民主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下是依据周扬主编的《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编制而成的表格,请完成相关探究问题。

序号

入选大事

时间

入选理由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93

抗美援朝

1950-1953年

捍卫朝鲜独立,维护中国安全

9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打破国际核垄断

95

       

1971年

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96

        的召开

1978年

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97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和1999年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9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中国改革开放新纪元

99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2003年

实现载人飞天梦

100

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2008年

百年奥运梦终圆

 

 

(1)完成表格中空白之处的内容,阐述1978年和2001年两件大事分别如何具体影响中国历史的.

(2)根据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大事,概括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简要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多次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1)根据上表分析16世纪前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国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源。

材料二 

 

——曾国屏《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2)请写出图中A处国家的名称。试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特点。

材料三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节选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内容

(3)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一个国家如何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

 

近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写出图一中一战前的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名称。并指出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文件甲

文件乙

 

主要内容

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

——《慕尼黑协定》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等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的原因,这种转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联合国2017年2月10日电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10日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新华网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决议采纳?

 

 

家国情怀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662年,戚继光跨海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改正:

(2)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英勇抗击金朝契丹贵族发动的侵略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改正:

(3)元朝设置驻藏大臣,标志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改正:

(4)100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改正:

(5)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我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改正: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 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 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D.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人权宣言》的作者们认为,“宣言所宣布的基本原理是普遍适用的,但实际上它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下列叙述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打击

④法国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A. 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 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D. 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

A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罗马法的实施

B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渐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三次布匿战争

C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

基督教的创立

D

1456年,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东征

 

 

A. A

B. B

C. C

D. D

 

著名历史专家马克垚先生在《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中,把西欧某一组织“视为封建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是

A. 基督教会

B. 城市

C. 庄园

D. 大学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战略决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英国专家迪克·威尔逊在《一九三五年长征》一书中强调“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基于

A. 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转移

B. 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C. 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

D. 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用唯物史观全面评价历史事件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如评价戊戌变法,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它也有成功之处。其成功之处主要指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反映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道路的迫切愿望的文献是

A. 《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A. ①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B. ②是实行重文轻武国策的王朝

C. ③是我国君权达到顶峰的时期

D. ④是我国繁荣与开放时代

 

从汉代丝绸之路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再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 宣扬大国形象和风采

C.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 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名句所关联的人物及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嬴政与统一国家建立

B.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与《史记》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太宗与安史之乱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与抗元斗争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下图)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墨子的思想主张是

 

A. “春秋无义战”

B. “无为而治”

C. “兼相爱,交相利”

D. “为政以德”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的揭示和价值的认同的基本环节。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史实的确认)

材料一:维也纳体系→一战后:A→二战后:B→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未来趋势:C

(1)请在横线上填写出与A、C处相对应的世界格局的演变名称。

A:       

B:雅尔塔体系

C:       

(史实的解释)

材料二: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的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2)材料二中中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反映出该政策对当时的因际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规律的掲示)

材料三: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与苏联结盟和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也维护和争得了不少国家利益。中国利用与苏联的结盟,很快利用苏联的援助建立了中国的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力量;中国利用与美国的结盟,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使中国得以利用西方的外部资源迅速推进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并取得很大成果。

——摘编自秦亚青《中国学者看世界:国际秩序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结盟”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始于哪一次会议?

(价值的认同)

材料四: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正确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臣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材料二: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一一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酞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1)材料一所指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哪一领先成就为进入这一时代提供了前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关系的一例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聚焦“中国制造”。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李鸿章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定要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1)材料一中“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指出造成鸦片战争后中国这一问题与《南京条约》哪一条款有关?

(2)材料二中毛泽东这番话反映了新中国中国初期“中国制造”怎样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新生的新中国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如何凭借“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历史的跨越。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打“正确”;错误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公元前356年,秦朝的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改正:

(2)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十四年抗战”时期。

改正:

(3)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統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建交公报》。

改正:

(4)在大革命中,法国国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改正:

 

下表是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

法国

联邦德国

比利时

美国

日本

比例

20%

28%

50%

7%

13%

 

 

A. 美国和日本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

B. 欧洲一直得到美国和日本的援助

C. 欧共体成员国逐步取消关税

D. 欧元的启用推动了经济一体化

 

“苏联1928年一1932年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成就”和“模仿”是指

A. 斯大林模式、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B.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扩张的加强    B. 外来移民的涌入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罗荣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A. 玻利瓦尔

B. 圣马丁

C. 章西女王

D. 华盛顿

 

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个历史短剧---《1789年7月14日,不同寻常的日子》,准备在周末晚会上演出。在设计的台词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 “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B. “拿破仑帝国万岁”

C. “坚决支持《独立宣言》”

D. “打到巴士底狱去”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