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党平反了党史上最大的冤案,为        恢复了名誉

A. 彭德怀 B. 贺龙 C. 刘少奇 D. 朱德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与其它三个事件作用明显不同的是(     )

A. 中共八大的召开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C.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记忆宜宾,见证家乡历史。《宜宾日报》报道:潘家英是翠屏区明威乡义和村长坡组人,她家的林地较多,除自家还管理的5亩林地里栽种有香樟树、黄竹、凤尾竹外,每年熬香樟油卖、砍黄竹卖,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占了潘家英家的经济总收入的1/3。2010年政府颁发“林权证”, 潘家英心里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踏实。 “林权证”的作用是(     )

A. 农业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 B. 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农村经济发展的曲折艰难

 

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

A. 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 B. 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 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 铁人、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记忆宜宾,见证家乡历史。该老照片(下图)拍摄于宜宾县白花镇,依据照片信息,它拍摄的历史时期是(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记忆宜宾,见证家乡历史。吴蕴初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族实业家,中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1944年创办天原电化厂宜宾分厂,下图见证了他的历史痕迹属于(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苏联援建的化工企业

 

最能说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的史实是 (     )

A. 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B. 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C. 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到92.2% D. 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

 

《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词,由“革命风暴席卷全球,牛鬼蛇神一片惊慌”改为“中华儿女发奋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这一变化体现(   )

A. 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 B. 由“马克思主义”转向“毛泽东思想”

C. 由“两个凡是”方针转向“实事求是” D. 由重工业发展为主转向轻工业发展为主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西藏于1951年实现和平解放,说明(      )

A. 没必要进行武力威慑 B.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 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D. 西藏的农奴制得到废除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最符合的—项是(     )

A. 保卫国家安全 B. 发展国民经济 C. 解放生产力 D. 巩固新政权

 

19493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照此说法,当年的完美答卷应该是( )

A.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D. 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同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的法令,共6章40条。明确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的团体等在农村的土地。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不得侵犯,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也予以保留。土改中团结中农,保护农民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材料,除依法收归国家所有的外,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同样分给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该法对土地分配的方法,土地改革中特殊问题的处理,以及土改的执行机关、执行方法等,也都作了具体规定。

材料二:新中国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

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发证时间为1952年12月,所有文字均为繁体字,上方印有“土地房产所有证”字样,下方分两部分,右边为证件编号、发证依据和该户田地房基总面积等内容,左边为一表格,详细记载了该户土地的种类、块数、面积、位置,及房屋间数、大小、结构、位置等。

材料三:随着土改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农民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各地农村普遍开展文化扫盲运动,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政治。1950年全国农民上冬学的达2500万人以上,1951年学年上夜校的农民有1100余万人。同时,翻身农民的子弟开始大量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村在校小学生数量增加111.8%,中学生增加186.2%。随着贯彻新婚姻法、扫盲、爱国卫生等工作的开展,农村中普遍进行了扫除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初步兴起了农村文化热潮,这些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次土地改革中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部文件的内容?

(3)材料二能否作为我们研究土地改革的第一手资料?简要说明理由。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掌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者,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从1951年6月11日到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材料三:“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四:“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摘录

“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英国学者奥内尔《清长之战》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必须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写出2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3)材料三中“最可爱的人”指的是谁?

(4)根据材料四,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事宜。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河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到北京谈判。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明确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改革。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年月日)

(2)根据材料二回答,西藏是通过什么方式解放的?

(3)下图为纪念西藏解放60周年发行的邮票,结合材料二写出该邮票发行的年份。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青藏公路,从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2100公里,1954年4月开始动工,青藏公路的路基筑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崇山峻岭间,沿线要跨过1公里宽的楚马尔河、冬布纳英莫河、乌兰木伦河(又名滔滔河)、通天河(又名木鲁乌苏河)、黑河,还要翻越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11座大山,其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有5座。昆仑山、唐古拉山的气候非常恶劣,山上有永冻层,还有翻桨地带,起初由民工筑路,后因民工不能爆破,改调工兵二团担负这一“难啃”的施工任务。冈底斯山脉的羊八井石峡,是艰险工程这一,两山夹峙,九曲十折,全长15公里,宽仅20至30米,中间夹着一条深深的山漳,流水奔腾,整个石峡酷似一把巨大的石锁,把拉萨的西北大门紧紧锁住。多少世纪以来,来往于黑河拉萨之间的商人、旅行者和朝拜者,只能望“锁”兴叹。工兵官兵于1954年10月开进羊八井石峡,战士们不畏艰险,日夜奋战,涌现出能连贯打千多锤的壮汉和刻苦钻研、提高爆破效率3倍的巧匠,仅用12天时间就将石峡劈开。工兵战士在绝壁上留下豪壮的诗:“跨过昆仑唐古拉,劈开石峡到拉萨;世界屋脊创奇迹,光荣属于毛主席。”

图二: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个外,其他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四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两幅图片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方面的成就?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会议听取了林伯渠代表筹备会所作的关于人民政协筹备工作的报告:谭平山所作的关于《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草案》起草经过和草案的特点;董必武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起草经过和草案;周恩来所作的关于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过和草案的特点。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10月1日为国庆节。毛泽东在会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9月30日举行了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图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除序言外,还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资政策共7章60条。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它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它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并且规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于它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并且由于它是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因此,尽管它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___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四点即可)

信息点一:___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_____

信息点四:_____________

(3)以上图文介绍说明了什么?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云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手工业合作化 C. 全行业公私合营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将下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会议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c ②--b ③--a B. ①--b ②--c ③--a

C. ①--a ②--b ③--c D. ①--c ②--a ③--b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

A. 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

B. 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

C. 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

D. 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题文)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acb B. abc C. bca D. cab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村实行“大包干”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D. 农村停产闹革命

 

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期间的是

A.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学习雷锋好榜样”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林则徐  

④左宗棠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图4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A. 人民解放战争    B. 抗美援朝战争

C. 朝鲜解放战争    D. 朝鲜统-战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