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知道任用姜太公的君主是( ) A、禹 B、周文王 C、盘庚 D、汤
一位新同学介绍自己的姓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 A、夏 B、秦 C、宋 D、唐
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 ) A、部落议事集体的决定 B、部落联盟成员的谦让 C、禹有私心 D、社会生产力发展
传说中“三国家门而不入”用13年时间成功治理黄河水泛滥的首领是( ) A、禹 B、尧 C、舜 D、黄帝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时间是( ) A、七千年 B、四五千年 C、三千年 D、约公元前2070年
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前身是( ) A、戎族 B、蚩尤部落 C、华夏族 D、鲜卑族
如图,最有可能住图中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
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可以最先品尝到米饭( )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半坡村 C、浙江河姆渡 D、山东大汶口
韩非子描述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学会的是( ) A、住在山洞里 B、懂得用火 C、过群居生活 D、学会制作工具
不能表现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磨制石器 B、外型更接近现代人 C、人工取火 D、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生活
我国远古人类中居于长江流域的有(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⑥大汶口居民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
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 )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下列选项中,关于奴隶生活情况不正确的是( ) A、奴隶大量使用于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生产中 B、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主人 C、奴隶要戴枷锁,受到非人待遇 D、奴隶被当作供品或者殉葬品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品是( ) A、青铜神树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下列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错误的是( ) A、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B、后代称“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C、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夏朝时期已经有 D、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国人暴动赶走的君主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商的统治被推翻,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桂陵之战
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禹让位给伯益 B、启打败有扈氏 C、“禹传子,家天下” D、舜传位给禹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仓颉发明文字 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C、伶伦编出乐谱 D、炎帝发明指南车
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 B、伶伦 C、嫘祖 D、仓颉
下列哪两种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和玉米 D、水稻和粟
在一处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钻孔石斧、纺轮、鱼纹彩陶盆”,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应该选择的情节是( ) A、种植粟 B、住干栏式房屋 C、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 D、住半地穴式房屋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这是李桂同学的一张尚未完成的《中国历史》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他完成。 读书摘记卡 历史事件:五四运动 导火线: 。 时间: 年 月 日。 主要过程: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6月5日起,运动中心转到了上海,无产阶级成了运动的主力军。 性质:是一次 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 的开端。 我的启示:学习了五四运动,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学生必须弘扬和继承以 为核心的五四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字资料和图片。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一一李鸿章 材料二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一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请用一句话概括它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2)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2分)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材料三的内容概括为什么内容?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1+3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运动高举什么旗帜?(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6分)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材料一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2分)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2分)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哪个城市迁到哪个城市? A.从广州迁到武汉 B.从广州迁到南京 C.从武汉迁到南京 D.从南京迁到重庆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