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的是

①种植园主   ②教士   ③新贵族   ④资产阶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说法错误的是

A、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为其提供了条件       B、英国做出的贡献不可低估    

C、哥伦布到达了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             B、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也随之开始      D、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1350年前后,欧洲遭遇了封建制度瓦解和黑死病肆虐的双重打击,出现了秩序崩溃、道德沦丧、积贫积弱、愚昧无知等种种“封建主义总危机”的症候,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觉醒,并被赋予了阻遏欧洲衰败的时代使命。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核心是

A、理性主义    B、启蒙运动    C、人文主义     D、民主共和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是

A、文艺复兴     B、开辟新航路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大化改新

 

下列中外历史人物中,通过友好往来直接为中国和欧洲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是

A、但丁     B、查理•马特     C、马可•波罗     D、阿基米德

 

小明参加中央电视台“幸运52”时,需要回答下列这道题: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请问这部文学名著是

A、《一千零一夜》  B、《荷马史诗》 

C、《俄底浦斯王》  D、《古兰经》

 

以下关于世界三大宗教表述正确的是

①产生的顺序依次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②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③建筑代表分别是:佛教—寺庙、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④三教相同的教义忍耐服从都被统治者利用

⑤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现代奥运会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马拉松长跑,与下面哪个战役有关…

A、罗马帝国扩张战争   B、布匿战争    

C、希波战争           D、萨拉托加战役

 

被誉为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桥梁”的是…

A、希腊人     B、阿拉伯人       C、荷兰人     D、西班牙人

 

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文物应出自

A、两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途中,他在所征服的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例如,尼罗河三角洲的亚历山大城,成为地中海地区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1)据材料一,说说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2分)

材料二  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回国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是“世界奇观之书”。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材料二提及的“世界奇观之书”书名是什么?(2分)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有何不同?(4分)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2分)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材料二  废除世袭的氏姓制,设立中央机构。废除了皇室和贵族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将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第三,编制户籍和帐簿,实行“班田收授法”。第四,统一税收标准,实行“租庸调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所涉及的“改革”分别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据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作用?(4分)

(3)谈谈你从上述改革中得到的认识。(2分)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第196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挖出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该被挖出来。第199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挖出别人奴隶的眼睛,或者打碎别人奴隶的骨头,他将付它价值的二分之一。第200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击落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牙齿,他的牙齿也该被同等的打掉。——《汉谟拉比法典》

  (1)据图一,说说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相同条件有哪些?(2分)

(2)图二所示文明古国的遗存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说说《汉谟拉比法典》实质。(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古代亚非文明古国有何相同特点?(2分)

 

“出东征,扫小亚,攻埃及,占两河,灭波斯,远印度”。此段话是对下列哪一次战争的描述

A. 希波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

C.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A. 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B. 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 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D.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如图,下面为土耳其、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三国国旗,从国旗图案上看,有一个共同特征。这说明三个国家大多数人都信仰

6ec8aac122bd4f6e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共产主义    D. 月亮神

 

某班开展了一次探讨拜占廷帝国衰弱原因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四个小组分别确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准确的是

A. 穷兵黩武导致帝国衰弱

B. 信仰差异导致帝国衰弱

C. 民族融合导致帝国衰弱

D. 种族矛盾导致帝国衰弱

 

有人说:中世纪(特指欧洲的封建时代,即5~15世纪。)是一个没有文化只有信仰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

A. 蛮族的统治

B. 精神的缺失

C. 神学的禁锢

D. 教育的没落

 

下表中“●”处可填的内容是(  )

中国(西周)

先有爵,后有地

先有地,后有爵

大夫、诸侯都效忠天子

小封建主效忠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效忠国王

子承父业

子和女承父业

A. 上古希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日本

D. 中古欧洲

 

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草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 日本

B. 阿拉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拜占廷帝国

 

根据下列第①组的内在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使第②组成立

①伯里克利→推动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②屋大维→(  )

A. 建立雅典奴隶制共和国

B. 发动布匿战争

C. 建立罗马共和国

D. 建立罗马帝国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 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 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 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利娜兴高采烈地与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被禁止进入会场,主要是因为

A. 会议内容与妇女没有关系

B. 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C. 妇女无权干预男人的事务

D. 男子掌握的信息多于妇女

 

如图,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6ec8aac122bd4f6e

 

如图,图一所示文物是图二所示哪一文明区域的历史遗存

6ec8aac122bd4f6e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材料一 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     

——黄遵宪(1848~1905)《台湾行》

材料二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

材料三 2002年8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再次鼓吹“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把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陈水扁的这些言论又一次激起两岸同胞的极大愤慨,陈水扁的这些言论从岛内到海外,谴责之声四起,陈水扁立即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阅读材料后回答:(1)根据材料一,推断《台湾行》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的?那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2分)

(2)材料二表达了徐骧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一位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领名字?(2分)

(3)陈水扁言论的实质是什么?人们深切怀念义军将领徐骧而唾弃陈水扁之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皇宫”是指哪里?(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况?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什么条约?(2分)

(3)此条约规定列强在哪里享有驻兵权?条约带来影响是什么?(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李鸿章

材料二   如图

6ec8aac122bd4f6e

(1)上述材料与哪一运动有关?(1分)其口号是什么?(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二体现了这一运动的哪些主要内容?(2分)

(3)这场运动最后的结局怎样?(1分)体现其结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