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

A. 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

B. 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

C. 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

D. 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认识,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从根据题干中李立三的表述可知他认为革命应该重点进攻城市,即坚持城市中心说,联系所学,在1930年中共已经创立符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李立三反对工农武装割据排除A项;他没有能过认清中国国情,排除B项,C项中的“均衡发展”没有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 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 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C. 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 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 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C. 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播

 

查看答案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 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 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 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查看答案

据吴虞称,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中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年》等杂志22元。《新青年》全年定价2元。《新青年》销售情况前后反差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B. 新文化运动遍及全国

C. 民主思想为各阶层接受

D. 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 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 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 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