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 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 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 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D 【解析】 试题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生气未绝,活动全失”可知,钱穆思想的核心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所以答案选D。材料没有涉及到新文化运动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B;材料讲的是革新人士对外来文化追求,所以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吴虞称,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中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年》等杂志22元。《新青年》全年定价2元。《新青年》销售情况前后反差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B. 新文化运动遍及全国

C. 民主思想为各阶层接受

D. 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 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 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 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A. 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查看答案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由此可知李鸿章

A. 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B. 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查看答案

明代江南文人热衷于著书,其内容往往都迎合图书市场的需要。此时的热销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科场考试服务的,二是供市民休闲消遣的,三是反映社会各领域生活热点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

A. 城市经济居于全国之首

B. 宽松舆论环境下文人思想活跃

C. 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

D. 出版印刷行业利润丰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