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德国科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德国科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40倍。这是为什么呢?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便难以发芽。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也离不开的激励。那一束光,有时是一个微笑,有时是一声赞扬,有时则是一句问候。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字。

 

给自己一缕阳光 月有阴晴圆缺,天有昼夜更替,即使在最明亮的时候,也有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给自己一缕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高洁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有时看似微弱,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 给自己一缕阳光,纵使前途晦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心怀雄心壮志,最后却落得个御用诗人,一身才华无处抛洒,前途迷雾重重,于是他用自己的豪迈迎来了一缕自信之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力士脱靴,贵妃磨墨,醉后舞剑,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如果李白没有给自己一缕自信的阳光,又怎能驱走周遭的阴霾而成为笑傲文坛的万世“诗仙”? 给自己一缕阳光,纵使世事混浊。徘徊于湘湖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边踽踽独行,一边悲切吟唱,这便是屈原在最后时刻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黑夜里,他保持了一颗纯洁的心,犹如浓雾中一缕阳光,冲破阻碍,即使“葬身鱼腹”也绝“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头戴花环,一步步走向汨罗江。屈原虽然殒逝,但这一缕高洁之光照彻了他的人生之路,他的生命可“与天地兮比寿”,他的精神可“与日月兮齐光”。 给自己一缕阳光,纵使突降横祸。一名10岁的小女孩,在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校舍砸断了她的左腿。在医疗救护点,忍住剧痛的她,露出甜甜的微笑。这微笑如同一缕阳光给自己无穷的力量。住院期间,她从来没哭过,输液、换药,她把牙咬得紧紧的,拳头握得紧紧的。 奥运游泳冠军何军权,由于小时候淘气,丧失了双臂,似乎在那一刻,曾经蔚蓝的天空变得不再明亮。可何军权并没有失去信心,始终微笑快乐的他,在水中,灵动的身躯与水融为一体,犹如生来便是水中的精灵一般。在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何军权获得了四枚奥运金牌,并且打破了残奥会的三项世界记录,没有双臂的他,却演绎着真正的浪里白条的风采,站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他的笑容便化作穿透黑夜的阳光。他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他骄人的成绩,更有他用脖颈夹着鲜花所绽放出的阳光般的笑容,在那一刻,他的笑容甚至比胸前的金牌还要耀眼。 人生的黑暗,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在一缕阳光下,又是一个美丽的开始。花开不是为了花落,在一缕阳光下,化作春泥,守护另一份希望。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则作文,考生应抓住出题者对材料的说明“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也离不开‘光’的激励。那一束光,有时是一个微笑,有时是一声赞扬,有时则是一句问候”,可以写给自己一缕希望的光,给自己一缕自信的光,给自己一缕快乐的光……也可以反向立意写给自己一缕失败的光等。注意这光只有一缕,看似微弱,却能带来巨大的能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杏  花

安 海

杏树是我国古老树种之一,北方居多,南方也不稀有。因而,杏花作为一种意象而多次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南宋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及宋朝志南和尚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境都很美。但我感觉大都写的是南方的杏花。花虽都是一样的花,但意趣却终究是不同的。南方的杏花能以枝来卖,说精巧、纤弱、柔媚应该都是不为过的,这也是与南方温润气候相关的,这种美是与北方杏花的美完全不同的。北方杏花的美以一个“壮观”统领着,说妩媚有一点儿,但绝不纤弱。我想,如果诗人们面对北方的万亩杏花,会做如何的感想呢?

杏花是造物主献给北中国灿烂春天的一份礼物。杏花开了,开在北方春寒料峭的时节里,她应该是花色贫瘠的北方春天里第一枝灿烂的花朵,因此给她贯之以“造物主献给北中国春天的礼物”并不为过。花开时节,这些满山满园壮观的美色不仅有蜂蝶欣赏,也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像蜂蝶一样跑来欣赏。他们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乡下,亲近泥土,续接地气。聪明的地方领导也便适时地迎合着城里人的这种寻春行为,“杏花节”便这样诞生了。城里的赏花者盯着满田野的杏林花海,举办者则盯着城里人的腰包。杏花则什么都没盯着,她只是兀自开放着,迎接着扑向她们的蜂蝶。

过不了多久,你如果留心一下,会在某些场合,看到一些城里人吟咏杏花的文字,或柔媚,或雄壮,或平和,或激荡。这些文字其实流通的范围很小很小,根本抵达不了开满杏花的乡村;流通的时间也很短很短,在文字的海洋中转眼就沉了底,顶多做为一种浮力,托举着那些流传了千古的经典文字。你如果再留心一下,还会发现,在杏乡的某些公文里,会罗列着“杏花节”的种种成绩:有多少城里人外地人来此参观,那些城里人喝掉了多少矿泉水,吃了多少当地的小吃,带动了多少当地的经济指标……杏花依然不管这些,她们只管自己开放着,她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长。花开有期,在那些城里人走了没多久,万亩杏园就已经是落英缤纷、蕾生叶长了。

和众多的赏花者一样,我也曾是家乡杏花的欣赏者。每年的春天,我和家人一起徜徉在杏花带来的春色中。至今我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众多与杏花相伴的瞬间。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群很肤浅的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

那一年到有名的杏乡观看了万亩杏林花海之后,一场冰雪忽然于夜间降临,覆盖了家乡的广袤田野,冰冻了杏花的一场春梦。我回到家乡的老村后,看到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而流露出来一种深深的无奈,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表情。这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感到了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事实上,这众多的杏树正是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种植出来的,如果说杏花是北中国春天使者的话,那么这使者也是乡亲们派遣的。种植杏树,从育苗、植苗,到锄草、裁剪、驱虫,哪一步没有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呢?

而做为杏花本身来讲,它是杏树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就是杏树的繁殖器官,它的美色和芬芳其实是专为蜂蝶而释放的,它是杏树通往杏果的一条生命的必经之路。我们许多人只是垂涎于杏花的美色,往往忽略了杏树的生命存在,就像我们过多关注于人的漂亮颜面而忽略了她们本身一样。而只有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杏树的美,他们非常清楚,杏花美只是杏树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月的杏花美只是杏树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流露出的美的一角而已,是杏树在春天丢给人们的点点希望罢了。杏树的大美在七月流火的季节,缀满红杏的杏树表露出来的美才是一种成熟的美、完满的美。因此,乡亲们才会在面对杏花时,既能欣赏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他们会将杏花的花事常挂在口头嘴边,挂在街头巷议,挂在地角旮旯。他们会说“今年空花少、实花多,杏树能丰收”,会说“今年空花多、实花少,是树太瘦了”,会说“去年杏结得太多,今年该休枝了”,会说“可不要再下冷雨了,不然杏花该冻了”……说这些话时,好像面对的不是杏花、不是杏树,而是他们精心哺育的孩子,语气中流露的是一种为父为母者对子女的无边的牵挂。这种深邃诚挚的情思,是众多的赏花者难以企及的。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第12期,有删改)

1.首段引用三位诗人的诗句,有何好处?

2.请简要说出文中画横线排比句运用的好处。

3.文中两处写到“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作者是怎样表现的?请整合信息,分条作答。

4.文章通过抒写杏花节赏花、杏花知音等内容,向读者表露了怎样的情思?

 

查看答案

依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句子。

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许多事情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          ;        ,          。

 

查看答案

某中学在元旦前后将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活动项目如下),请你从中任选一项,为其写几句宣传语,以激励同学积极参与。

    活动项目:清洁校园路标牌、课本剧表演、现代诗歌朗诵、走向未来演讲会、赛赛我的歌喉、班内人人五分钟展示、敬老院送温暖、评选班级文化用语。

 

查看答案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

①而阅读山水游记,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

③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

⑤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

⑥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     (《诗经·小雅·采薇》)

(2)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