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 ①而阅读山水游记,体验古人徜...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

①而阅读山水游记,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

③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

⑤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

⑥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⑤②④③⑥① 【解析】试题分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⑤总说“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故应排在首位;②中有“它”一词,承前指代,应紧承⑤;④进一步说明②中的“抒情”表现;③是对②④的总结;⑥是对②④③的总结;①是说“阅读山水游记”,应在语段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正确顺序为⑤②④③⑥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     (《诗经·小雅·采薇》)

(2)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  别

范 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注】范云:字彦龙,南朝齐梁间诗人。

(1)“东风柳线长”一句开篇写景,这对后面写离情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现了“妾”送“郎”时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  青

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虏大笑曰:“孰谓狄天使勇?”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多死。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鸣钲而止。虏得去,时将佐悔不追击,青曰:“奔命之际,忽止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贪也。”

侬智高反邕州,诏青为宣抚使击之。谏官韩绛言:“青武人,不足专任,请以侍从文臣为之副。”时庞籍为相,对曰:“属者王师屡败,皆由大将轻,偏裨自用,不能制也。今青起于行伍,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青昔在鄜、延,居臣麾下,沉勇有智略,若专以智高事委之,必能办贼。”于是诏岭南用兵,皆受节制。

或言:“贼标牌不可当。”青曰:“标牌,步兵也,遇骑兵必不能施,愿得西边蕃落民自从。”或又言:“南方非骑兵所宜。”青曰:“蕃部善射,耐艰苦,上下山如平地,当瘴未发时,疾驰破之,必胜之道也。”及行,日不过一驿,所至州,辄休士一日。至潭州,遂立行伍,明约束,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时智高还守邕州,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具五日粮,休士卒。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大风雨,二鼓时,青忽称病,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沔,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出。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夜时三鼓,元帅已夺昆仑关矣。”青既渡,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已近邕州,贼方觉,逆战归仁铺,青登高望之,贼据坡上,我军之,青使步卒居前,匿骑兵于后。蛮使骁勇者当前,尽执长枪。前锋孙节战不利,死。将士畏青,莫敢退。青登高山,执五色旗,麾骑兵为左右翼,出其后,断蛮军为三,旋而击之。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贼不知所为。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枪立如束,我军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

青既入邕州,敛积尸,内有衣金龙之衣者,又得金龙盾于其旁,或言:“智高已死,当亟奏!”青曰:“安知非诈,宁失智高,敢欺朝廷耶?”

(选自冯梦龙《智囊·兵智》,原文有删改)

【注】①狄青:北宋著名将领。②钲:军中所用乐器,此处实指锣。③狄天使:狄青每次上阵,都脸上罩着铜面具,勇猛异常,西夏军以为是天神天将下凡,称他为“狄天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再声则严阵而却                阳:假装

B. 未接,声钲,士卒皆止          遽:突然,猛然

C. 虏得去,时将佐悔不追击        引:引领,率领

D. 贼据坡上,我军之              薄:逼近,靠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忽止拒我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 青为宣抚使击之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出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D. 逆战归仁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狄青军事智慧的一组是

①虏忽壅遏山隅,青遽鸣钲而止  ②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  ③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   ④青使步卒居前,匿骑兵于后   ⑤宁失智高,敢欺朝廷耶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狄青在泾原抗敌时,就经常以少对多。他巧用钲声的变化和进退的假相来迷惑敌人,曾借此克敌制胜,大败敌军。

B. 丞相庞籍力排他议,极力举荐狄青前往邕州抗击侬智高,他认为狄青沉勇有智谋,无需文臣辅佐,完全能独当大任。

C. 有人顾虑南方不适合骑兵作战,狄青认为蕃兵虽善于射箭,惯走山路,可如果乘其不备,奇兵突袭,一定能获得胜利。

D. 狄青在上元节之际,故意张灯结彩,大宴将校,佯装贪欢寻乐,斗志松懈,却暗地里发兵,一举攻克了邕州的天然屏障昆仑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

(2)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

(3)青既入邕州,敛积尸,内有衣金龙之衣者,又得金龙盾于其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姓氏的产生和发展

卢 林

在远古时期姓氏的创立是以母系氏族的女姓为核心的。姓是什么呢?汉代的许慎认为:姓从女,女就是母,“女”、“生”就是“生母”。无论是谁,他的生命都是他的“生母”带来的。因此,古人的姓应该随从“生母”,他的生母姓什么,子女就应该姓什么。在家庭未产生以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生活在一种游猎和原始群居状态中,男子外出游猎,漂泊不定,女子往往定居一方,从事采集生产。男女不可能有固定的配偶关系,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只能知道“家中”有母,而不知道父亲是谁?在哪儿?所以说在母系氏族社会,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

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氏也就出现了,它和姓不同,再也看不到文字中的“女”字旁了。根据史前的传说,黄帝和炎帝出生于姬水和姜水,也就有了姬姓和姜姓,但以姬为姓的黄帝却称“有熊氏”和“轩辕氏”,因为黄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在战胜炎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后,又打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群,就驻扎在“有熊”这个地方,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地而得名“有熊氏”。“轩辕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和有熊一样,也是地名,但我相信,黄帝因发明车而得“轩辕氏”的传说是千真万确的。

从黄帝在氏名的选择上,我们应该理【解析】
许多部族在选择氏名时,多以“图腾”为名。有的以植物为自己的氏,如:蒲、柳、杨、梅等;有的以动物为自己的氏,如:熊、马、牛、羊等。同一图腾氏族的成员禁止通婚,这与母系社会高级阶段同姓不通婚一样,是为了族人的健康繁衍,用以区别婚姻界限的标志,“氏”和“姓”是不一样的。在父系氏族社会的氏,是同姓衍生的一个个分支,本来是同姓部落的个体私有名称,到后来可能是专门指代部落的首领。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在国家的体制下,某些官职也成了氏,在我国古代,邦国和官职有些是可以世袭的,于是这些氏也就可以随之世袭了。一旦邦国和官职失去之后,氏就开始演变成为家庭的标志。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氏族名号的使用范围从王族一直涵盖到普通平民,但没有涉及到与奴隶相近的阶层。女子称“姓”是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则用来“明贵贱”,姓和氏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从西周到春秋,是姓氏的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姓氏制度既是一种血缘性家族制度又是一种政治制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成了一种礼规。同时,赐姓制度的施行,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氏族名号制,赐姓命氏使得姓氏重新受人重视。在宗法社会等级制中,“嫡长称伯,庶长称孟”。这时期命氏的方法主要有: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以祖辈或父名为氏,以官职为氏等形式。

姓氏合一和姓氏全民化是春秋晚期以后的事。姓氏合一主要表现为,春秋晚期,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姓氏在概念上混用,战国时代的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也已经在男子名称中出现,同姓不婚的规定被破坏,以氏别贵贱的功能也丧失。春秋晚期,诸侯兼并,强宗倾扎,血缘亲情的意识早已被人们淡漠,古姓氏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战国时期,原来以土地为依托的作为宗族的氏蜕化成一种与政治和等级脱钩的虚化的血缘标识符号,不再是别贵贱的象征,“氏”的概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别婚姻”的母系社会古姓和“明贵贱”的父系社会的氏走到了历史的拐点,终于合二为一了。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1期,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有关“姓”或“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系氏族社会中子女都随母亲的姓,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

B. 氏出现在父系氏族社会中,“有熊氏”和“轩辕氏”就是对黄帝的称谓。

C. 各部族都把“图腾”作为氏名,既有以植物命名的,也有以动物命名的。

D. 氏是姓的分支,氏名先是各分支的名称,后来可能就成为部落首领专用名称。

2.下列对姓氏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一项是

A. 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当时一些家庭中的子女只知 “家中”有母,而不知父亲是谁。

B. 奴隶社会中有些官职成了氏,这些氏随官职被世袭,在官职失去后,氏就演变为家庭的标志。

C. 西周到春秋时期,施行赐姓制度,氏族名号制被彻底改变,摒弃了男称氏女称姓的礼规。

D. 姓氏在概念上混用始于战国,当时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出现在男子名称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帝生于姬水,便以姬为姓,被称为“有熊氏”,这是因为熊是黄帝部落的图腾。

B. 奴隶制时代,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则用不同的姓氏来区别贵贱。

C. 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等命氏形式,都表明在宗法社会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D. 战国时期,姓在男子名称中出现,氏也与政治等级和宗族血缘脱钩,最终合二为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中国在宣布建立防空识别区后,澳大利亚跳出来反对,这让人惊讶。不过中国也让澳大利亚吃了一惊,中国外长在澳外长访华时当面予以斥责。

B. 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C. 安倍清楚地知道,参拜靖国神社必然引起中韩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反对,但他还是一意孤行,挑战历史正义,这终将受到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唾弃。

D. 近年来,商家的各种销售传单成了西方国家年终的主旋律,圣诞节的宗教意义已经悄然式微,过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圣诞节被商家绑架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