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尼采

 

高处 人人都渴望站在高处,殊不知“高处不胜寒,一飘然必跌”。 ——题记 从小我就向往那个“第一名”——捧着奖状的第一名,被老师夸奖的第一名,让父母喜笑颜开的第一名 …… 终于, 2012 年,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我坐上了第一名的“宝座”。至此,我的名字在年级上传开,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拿去传阅。 也是 2012 年,在世界关注的闪光灯中,莫言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至此,莫言的名字响遍大街小巷,他的作品变得炙手可热。 “中了头奖”的我既兴奋又骄傲。兴奋于那传说中的第一名如此接近,骄傲于那分数之于旁人的遥不可及。 莫爷爷说,他又惊喜又惶恐,惊喜于这等荣誉的降临,惶恐于未来作品不能够做得更好。 很快我便小小的摔了一跤,尽管只是“第 7 名”,但对于长期稳占前三的我来说,有点残忍。班主任询问我,语文老师安慰我,同学们惊诧了 …… 而莫爷爷,那为中国第一个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在诸多的夸奖与质疑中,依旧“莫言” …… 我仿佛明白了一些东西,关于“为什么我会从‘宝座’上跌落”以及“为什么莫爷爷能面对那么高的荣誉处之泰然”。 “这个奖并不代表什么,只是对我作品的一个肯定。”这是莫爷爷对于他的奖的看法。我不禁低下了头,我自以为自己足够睿智并没有飘飘然,但也并没有在成功之后比别人更加努力。那样光芒万丈的莫爷爷都如此谦卑,我这样满身缺点的小孩子又怎能自诩天赋高 …… 曾经不起眼的第几名们一定在偷偷努力吧,不然他们的分数怎会涨得这样迅速;而身处高处饱受夸奖的我,高涨的只有满满的虚荣心以及,逐渐涌现的“他们怎么可以考的比我好”的诧异。 但是,没什么好诧异的,没有人能够不努力而一直站在高处,就像没有人努力之后会止步不前一样。 2013 年 9 月,新的学期开始了,而我,一定不会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与眼前的失败中迷惘而木然,我深深地明白了,所谓成功,就是站在高处也不忘要努力,否则的话,“成功”他母亲“失败”一定会光顾你的 …… ——后记 【解析】1.关于作文理【解析】 审题立意基础:“向往高处”“根要伸向地底”为切题的关键点。 2.如何打基准分? 紧扣题目45分,一至三类卷都须紧扣题目;基本符合题目要求,39-42分,为四类卷;与题目若即若离,28-38之间,为五类卷;若毫无关联,一律不超过27分,为六类卷。紧扣题目包括三个方面:1)中心紧扣题目,2)分论点(小观点、各层次)紧扣题目,3)所选材料紧扣题目。 3.如何打调节分? 在整体判定总分之后,确定基准分,然后用总分减掉基准分即为调节分。 调节分可从发展等级加分和无硬伤加分两方面判定。 调节分之发展等级加分: (1)“语言有文采”包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2)“立意深刻”包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3)“材料丰富”包括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4)“文体结构等”包括文体、结构、有创新等方面。 关于“文体”:1)写记叙文要有自己的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有2-3个细节描写。 点睛:给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要领 :第一,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 第二,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 第三,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 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缺陷世界

黄永武

古人细细地观察宇宙之间:鸟有了两只翅膀,四肢中就只剩两只脚,不再有手了;牛有了两只锐角,嘴里就不再有锋利的牙齿,只能嚼嚼草了。造物者对每一样生物赋予的功能都不全备,力量与才干,总有所不足,不至于太集中在谁的身上。

万一像桂花一样,凝聚了天地的清香,就招来蠹虫;像白璧一样,琢磨出如虹的光气,就不免有瑕;像珍珠一样,蕴含着耀眼的晶光,竟贼害了蚌胎!凡属“尤物”,“从来尤物不长生”,因为它特殊的美,戕害了自身,变成了牵累,总是美中不足,留下遗憾。

又有人观察:有了白天,就必须有黑夜;有了嘉禾,就必须有莠稗;有了凤凰,就少不了鹞枭……这是一种势,也是一种理,所以君子永远不能灭绝小人,世上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

佛家因而有“世界为缺陷”的说法,认为人生朝暮都不可自保,哪能妄求一切圆满如意?只有在缺陷里,如何随缘顺应,处处都是道。面对违逆丑鄙,不要有不平满的牢骚,因为这就是修道摄心的好环境。所谓“君子处逆境,正是做工夫时节”,如果事事平满称心,恐怕道也修不成了,你的损失不是更大吗?

在明代王祖嫡的《师竹堂集》中,有一篇《缺陷说》,发挥这层道理,认为“缺陷”是世界的本质,因此天地间一切不能圆满,乃势之必然,人只有随着缺陷而顺受,才能清心省事,才能惜福保身。如果必求人生的圆满,是逆势和造物者相争了!他举例说:已做官的人,想求仕途更圆满,就会急切地生出觊觎之心;已暴发的人,想求财富更圆满,那造物者会笑他太劳心,连路人也会批评他的非分了。因此,除了在“德业”上不能视缺陷为当然外,人生百事,不接受缺陷的现实,都违反了自然的原则。

清代的龚定盦,更有“缺陷好”的说法,他的诗道:“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认为《易经》的最后一卦“未济”,象征着一切以“未完成”为收结,夕阳西下,虽美但留下无限的余情,这也就是缺陷的美。

不过,依我看,缺陷之所以美,并不是圆满不美,而是圆满不可得。在无可奈何中,人以不甘雌伏的生命力,逆势与造物者或自身的难点相争,积极进取以求超越,明知其不可而为之。所追求的圆满愈具价值,则逆势抗争的意志就愈坚定;所遭遇的事件愈悲切,则企求超越的情操就愈壮烈。所谓缺陷美应该就是悲壮美,它是建立在积极的、反宿命的、尽其在我以求超越的人的价值之上,而不全是消极认命的清心省事,更不是非分贪婪的独占满足,它是以缺陷、遗憾当作砥砺道行的方策,“转祸为福”,“因败立功”。在烦恼中证菩提,缺陷之美,该在这里吧!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古人认为造成缺陷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阐释“在烦恼中证菩提,缺陷之美,该在这里吧!”的涵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隆兴寺

铁凝

少年时听父亲讲过正定。建国前后正定曾是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著名的华大、建设学校校址都曾设在那里。

成年之后,每逢我乘火车路过正定,望见那一带灰黄的宽厚城墙,便立刻想到父亲讲过的那教堂、那钟声和月季。

不知为什么,父亲讲正定却很少讲那里的其他:那壮观的佛教建筑群“九楼四塔八大寺”,那俯拾即是的民族文化古迹。

我认识的第一位正定人是作家贾大山。几年前他作了县文化局长,曾几次约我去正定走走。我只是答应着。直到今年夏天大山正式约我,我才真的动了心,却仍旧想着那教堂。但大山约我不是为了这些,那座“洋寺庙”的文化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什么痕迹。相反,他那忠厚与温良、质朴与幽默并存的北方知识分子气质,像是与这座古常山郡的民族文化紧紧联系着。

一个深秋绵绵细雨的日子,我来到正定。果然,大山陪我走进的首先就是那座始建于隋的隆兴寺。

人所共知,隆兴寺以寺里的大佛而闻名。一座大悲阁突立在这片具有北方气质的建筑群中,那铜铸的大佛便伫立在阁内,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河北四宝”。

隆兴寺既是以大佛而闻名,游人似乎也皆为那大佛而来。大佛高20余米,浑身攀错着四十二臂,游人在这个只有高度、没有纵深的空间里,须竭力仰视才可窥见这个大悲菩萨的全貌。而他的面容靠了这仰视的角度,则更显出了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摄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它是自信的,这自信似渗透着它那四十二臂上二百一十根手指的每一根指尖。人在它那四十二条手臂的感召之下,有时虽然也感到自身一刹那的空洞,空洞到你就要拜倒在它的脚下。然而一旦压抑感涌上心境,距离感便接踵而来。人对它还是敬而远之的居多。这也许就是大悲菩萨自身的悲剧。

距大悲阁不远是摩尼殿,在摩尼殿内,在释迦牟尼金装坐像的背面,泥塑的五彩悬山之中,有一躯明代成化年间塑绘的五彩倒坐观音像。和大悲菩萨比较,她虽不具他那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她那微微俯视的身姿,双手扶膝、一脚踏莲、一脚踞起、端庄中又含几分活泼的体态,她那安然、聪慧的目光,生动、秀丽的脸庞,无不令人感受着母性光辉的照耀。松弛而柔韧的手腕给了她娴雅;那轻轻翘起的脚趾又给了她些许俏皮。她的右眼微微眯起,丰满的双唇半启开,却形成了一个神秘的有意味的微笑。这微笑不能不令人想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位意大利的艺术巨匠,同我国明代这位无名工匠,在艺术上竟是这样的不谋而合。他们都刻画了一个宁静的形象,然而这种宁静却是寓于不宁静之中的。蒙娜丽莎被称作“永远的微笑”,这尊倒坐观音为什么不能?

没有人能够窥透她的微笑,没有人能够明悉这微笑是苦难之后的平静,抑或是平静之后的再生。这微笑却浓郁了摩尼殿,浓郁了隆兴寺,浓郁了人对于人生世界之爱。不可窥透的微笑才可称作永远的微笑。

游人却还是纷纷奔了那著名的大悲阁而去,摩尼殿倒像是一条参观者和朝拜者的走廊。

走出寺门,我用心思索着大悲菩萨和倒坐观音,谁知威严无比的大悲菩萨我竟无从记起,眼前只浮起一个意味无穷的微笑。原来神越是被神化则越是容易被人遗忘,只有人格化了的神,才能给人深切的印象。

我又想起了那座曾作过革命者摇篮的教堂。原来它和隆兴寺仅一墙之隔。当年,寺内伴着朝霞而起的声声诵经,随着晚风而响的阵阵抢铃,是怎样与隔壁教堂的悠远钟声在空中交织、碰撞?正定给予神和人的宽容是那么宏博、广大。东西方文化滋润了这座古城镇,这古城又慷慨地包容了这一切。

正定的秋雨很细,如柳丝一般绿。

(节选自《正定三日》,有删改。)

1.文章插入了贾大山的叙写,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大悲菩萨和倒坐观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3.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4.“正定的秋雨很细,如柳丝一般绿。”探究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春冬之时,__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3)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钉头磷磷,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________ 。(孙中山)

(8)_________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注:鶗鴂(tíjué):即子规、杜鹃。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细,故称。亦泛指短弦、小弦。

(1)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简要赏析下阙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锡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硃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硃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詈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踵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选自《明史·曹鼐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进士一甲第一       举:考中    B. 三品章服         锡:同“赐”,赏赐

C. 曰                   詈:责骂    D. 前驱败报至       踵:立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鼐孝顺继母,先任小官吏,后请求参加科举考试,并通过了顺天乡试。

B. 王振挟持皇帝亲征,朝臣交互向皇帝上奏章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他们。还没到大同,军队缺粮,大臣请求班师,王振不答应。

C. 明军在土木堡掘地求水未得,王振就下令转移营地靠近水源,结果阵型混乱,被瓦剌骑兵突入阵中,导致兵败。

D. 在土木堡,皇帝突围不成,后被手下人护拥着离开了,曹鼐等人死于战乱。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2)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4.明军土木堡兵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