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蓦然回首,总会发现:有那么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蓦然回首,总会发现:有那么一个人、一件事、一份情、一处景、……,让你我为之或感动或欣喜或遗憾或愤怒……

请以“蓦然回首”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

 

蓦然回首 众里寻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梦仍在我心深处。——题记 走在山林里,喜欢回头,总觉得风景在来的路上特别好看。 坐车的时候,爱看后望镜,总觉得镜头里的景色另有一种苍茫之感。 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次转折,每一次变换,都会使我无限依恋,频频回顾…… 十六个春夏秋冬,已是很长的一段路。路上风风雨雨,滑落的和铭留的都已成为我生命中的风景。风铃摇动的岁月,总能唤起人们蓝盈盈的思考。看朵朵浪花游戏大海,海底沉沉的鹅卵石一遍遍的享受着佳期如梦,生命就这样从容不迫的赶路与追索。 像几米的漫画里那个一个人行走的女孩子一样,一直走一直走。走在大海边,走在田野里,走在人生的每一段路上……总是那么淡淡的,走过那些岁月。 一路走来,在磕磕绊绊里成长,记忆的天空浮云流淌,有甜蜜有忧伤,或低落惆怅,或意气飞扬。带着它们,我越走越远,渐渐地,竟有些迷失方向。 人生没有地图,我们只能凭着心中的梦想,循着它的光,曲折转弯找到有光的地方。那年的梦想,人要有梦想,勇敢的梦想,疯狂的梦想……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真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那又怎样,要知道梦想与现实不会永远是平行线,它俩总会有相交的那一天。于是,我坚定的相信着。 我依旧一个人,一直走一直走,走在大海边,走在田野里,走过悠悠岁月,总是那么淡淡的。我知道,无论白日里有多少鲜花和掌声,落寞与哭泣,当夜晚来临,它们便全部退后成美丽的风景,成为心底的记忆。当繁华落尽,换种心态看人生,才能找到生命最初的本真。 阳光下飞扬着尘埃,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的气息,这是值得去细细品味的味道。勇敢去冒险,这青春便没有苦胆。有的时候,选择了有些东西,就真的如同选择了万劫不复。如果今日的阴雨是为了明日彻底的晴朗,我会含泪而笑…… 我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以“蓦然回首”为题的命题作文题,蓦然:不经心地,突然。漫不经心,也引申为忽然发现,忽然明白,顿时悟透;表示一下子回头或突然回头,不经意回头的意思。经历过的事情,再次在脑海里显现。此作文写成记叙文,可以记人的记叙文,可以记事的记叙文。注意记叙的是那些让你刻骨铭心的事,那些人令你感动深深的事,那些让你痛心并要你付出加倍的代价的经验。写作时,要注意作文体裁是记叙类文章。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写作命题作文,要注意一些事项:1.抓住“题眼”确定中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2.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3.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写记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把人写好,把事写实。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4.选材要新。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材料真实(2)材料新颖(3)材料典型。5.立意要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将茶饮成一场宿醉

刘醒龙

①人的内心并非总是难以捉摸,越是那种平常琐碎的场合,越是那些胡乱忙碌的行为,越是能将其藏匿得不见踪影的底蕴暴露无遗。譬如像我这样的固执地喜欢喝茶。

②我少年生活过的那片山区,向来就以种茶和采茶歌谣而闻名。上学的那些时光里,一到夏季,不管是做了某些正经事,还是百事没做,只是在野外淘气,譬如下河捉小鱼,上树掏鸟窝,只要看到路边摆着供种田人解渴消暑的大茶壶,便会不管三七二十一,捧起来就往嘴里倒,然后在大人们的吆喝声中扬长而去。往后多少年,只要这样的记忆在心里翻动,立刻就会满嘴生津。

③九月底,《青年文学》编辑部拉上一帮人到滇西北的深山老林中采风。带着两裤腿的泥泞,好不容易回到昆明,当地的两位作家朋友闻讯赶来,接风洗尘等等客套话一个字也没说,开口就要带我们去喝普洱茶。汽车穿越大半昆明城,停在一处毫不起眼的大院里。时间已是晚十点,春城的这一部分,像是早早入了梦乡,看上去如同仓库的一扇扇大门闭得紧紧的。朋友显然是常来,深深的黑暗一点也挡不住,三弯两拐就带着我们爬上那惟一还亮着“六大茶山”的二层楼上。

④与别处不一样,坐下来好一阵了,还没有嗅到一丝茶香。女主人亲自把盏,边沏茶边说,她这里是不对外营业的,来喝茶的都是朋友,不过,有人意外跑来,她也一样当朋友待。女主人将几样茶具颠来倒去,听得见细流声声,也看得见眼前所摆放的那些据称价值连城的茶砖,熟悉的茶香却迟迟不来。这一行天天十个小时以上的车程,又都是那别处早就消失了的乡村公路,确实太累了,小到不够一口的茶杯,不知不觉中已连饮了十数杯。不知什么时候,心里一愣,脱口就是一句:这普洱茶真好!话音未落,寻而不得的茶香就从心里冒了出来。

⑤到这时女主人才露些真容,细声细气地说,不喝生茶,就不知道熟茶有多好。又说,刚才喝的是当年制成的生茶,而正在泡的是放了二十三年的熟茶。不紧不慢之间,一杯熟茶泡好了,端起来从唇舌间初一流过,真如惊艳,仿佛心中有股瑞气升腾。这感觉在思前想后中在反复萦绕,不知不觉地就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温馨念头生出来,在当时我就认定,普洱茶就像成就它的乡土云南的女主人,是冷艳,是沉香,是冰蓝,是暖雪。女主人继续温软地说,天下之茶,只有普洱可以存放,时间越长越珍贵。昆明地处高原,水的沸点低,在低海拔地区,水烧得开一些,泡出来的普洱茶味道会更好。

⑥为茶的一旦叫了普洱,便重现其出自乡村的那份深奥。对比茶中贡芽,称普洱为老迈都没资格;对比茶中龙井,称普洱太粗鲁都是夸耀;对比茶中白毫,普洱看上去比离离荒原还要沧桑;对比茶中玉绿,普洱分明是那岁岁枯荣中的泥泞残雪。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种种宛如真理的大错铸成,都是没有经历那醍醐灌顶般深深一饮。乡村无意,普洱无心,怪不得它们将生性放置在云遮雾掩之后,世代更替,江山位移,以普洱为名之茶,正如以乡村为名之人间,是那情感化石,道德化石,人文化石。还可以是仍在世上行走之人的灵魂见证:为人一生,终极价值不是拥有多少美玉,而应该是是否发现过像普洱茶一样的璞玉。

⑦看看夜深了,有人撑不住先撤了。留下来的几位,号称是茶中半仙,都说一定要喝到女主人所说,普洱茶要泡到五十泡才是最好的境界。作为过客的我们,终于没坚持到底,在四十几泡时,大家一致地表示了告辞,将那也许是梦幻一般的最高境界留给了真的梦幻。

⑧那天晚上,我和李师东相约都不刷牙,好让普洱茶的津香穿越梦乡,一缕缕地到达第二天的黎明。

⑨早就不喝酒了,却偏偏要将普洱茶饮成一场久违的乡村宿醉。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简要分析第①段的含义及作用。

2.根据文中描写,概括茶馆女主人的形象特征。

3.第⑥段画线句子是关于普洱茶的描写,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将普洱茶饮成一场久违的乡村宿醉”?试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②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③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④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⑤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⑥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⑦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1.节选文字主要运用何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请简要分析。

2.请探究小说结尾“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很自然地走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选自曹禺雷雨》)

1.文中画线的这段舞台说明性文在剧中有哪些作用

2.对同一个人,周、鲁两人的说辞针锋相对。这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心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

(2)子曰:“                 ,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第二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4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离骚

(5)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6)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7)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题。

减字木兰花·得书

苏轼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

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

【注】韦回文机:织璇玑图的布机。前秦苏蕙织璇而成《回文旋图诗》,寄给身在异地的丈夫窦滔。

1.简析上片“先觉春风一夜来”在全词中的作用

2.下片结尾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流露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