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 (《诗经·...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

(2)子曰:“                 ,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第二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4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离骚

(5)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6)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7)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

 

(1)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2)人而无信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亦余心之所善兮 (5)百步九折萦岩峦 (6)梦啼妆泪红阑干 (7)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渐、帷、贰、拂、萦、妆、阑、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题。

减字木兰花·得书

苏轼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

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

【注】韦回文机:织璇玑图的布机。前秦苏蕙织璇而成《回文旋图诗》,寄给身在异地的丈夫窦滔。

1.简析上片“先觉春风一夜来”在全词中的作用

2.下片结尾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流露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豫让论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而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必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土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 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亡”。谆切恳至,语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平?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土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有删节

1.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告善                  道:同“导”,引导

B盖尝而论之              因:趁机

C赵围                    释:解除

D而乃不血气之悻悻        胜:能承受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A.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投身为智伯的臣子。中行氏和智伯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豫让,豫让也以不同的态度予以回报

B.方孝孺认为,豫让听任智伯请地无厌、纵欲荒暴,却不能帮助智伯“销患于无形”,他的处事之道也有不忠的地方

C.方孝孺认为豫让为智伯报仇,心甘情愿地加入刺客行列,没能杀死赵襄子,只能斩衣而死,根本不配被称为国士。

D.豫让之所以漆身吞炭,甚至不惜以死来为智伯报仇,除了要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外,也是为了以其忠义来教育后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 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

(2)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4.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作者对豫让以死报智伯这一行为的评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焉”的用法,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是(   

例句: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C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查看答案

下列括号里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直前诟帅失信对敌人的蔑称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推辞)

三折肱而成医,其说可信也(沉痛)              甥风骨清润,似吾家尊中有文者(辈分)

B生生所,未见其术凭借,依托             尔卜尔筮,体无归罪,责备

后虽小,犹尚殗殜(同“瘥”,病稍减)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屏住呼吸)

C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勾结串通               卿能办之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一旦

养生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办丧事)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撇然尘念,此际生(突然)

D辱教,体力胜健,为慰果真,确实         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揣测

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于左右(呈现)          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出任官职)

 

查看答案

下面对唐代“以胖为美”的具体原因的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A.国力强盛,丰衣足食

B.兼容并包,高度开放

C.充满自信,不怕肥胖

D.鲜卑血统,健硕为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