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量子世界的“中国神探” 万玉凤 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量子世界的“中国神探”

万玉凤

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让薛其坤以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

荣誉背后,是每天早上7点到实验室,夜里11点才离开,这个作息时间薛其坤保持了20年。

在学生眼里,薛其坤乐观,幽默、充满活力,大部分时候都很和蔼,还经常买好吃的“贿赂”他们。但对实验技术与科研训练,老师的要求却近乎苛刻。

写报告,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他都会挑出来;操作仪器,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他都要求学生养成习惯,做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无误。

薛其坤说,不能让学生为了发文章、好找工作而来做实验,而是希望他们志在把某个科学问题搞清楚,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科研的基本技能,让他们学到从科研执行者到指挥者的方法和路径。

“练好‘童子功’,科研机会来了,你就能抓住它。”学生常翠祖就尝到了甜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期间,凭借在薛其坤科研团队打下的扎实功底,成功帮助麻省理工重复实验并验证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要想真正进入科学殿堂,“童子功”只是第一步。薛其坤也是在国内做了5年基础研究,又在日本、美国留学,经历了近乎“魔鬼式”的科研训练之后,才渐入佳境。

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0多年后,2013年3月,薛其坤带领的团队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发现。

薛其坤将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秘诀,归结为“团队攻关十高超的实验技术”,相比于积累了近20年的实验技术,他更看重团队攻关的力量。

薛其坤深知,要想真正实现协同作战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实验物理领域,就像一台机器,只有每个零部件都能发挥最大作用,才能运转良好。

“这不仅要明晰大目标,还要确认每个人的攻关重点,理顺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之基础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遭遇挫败。”薛其坤说。

在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4年多里,除了经常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营造和谐的团队文化外,他还常常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在生长和测量样品的过程中,启发他们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怎么做高水平科研。

可每次得奖,薛其坤却“往后缩”,把年轻人推上去,并注重平衡每个人的机会。在周围的人看来,也只有薛其坤才能凝聚起这么多力量去做这项研究。清华大学物理系前主任朱邦芬院士评价他:“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总能找到顶级的合作伙伴,并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现在,我国在科研重大发现上,已经有了‘点’和‘线’的突破,下一步期待‘面’上的突破。”薛其坤认为,这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

薛其坤说,我们曾经经历了特殊的时期,像他这代人接受正规的系统科学训练已经很晚,所以需要比别人更加刻苦弥补这个差距。他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学生一代身上。

“国家连续多年来对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都大幅增长,这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习惯传承下去,让研究少走弯路。”薛其坤说。

他凭借自己对国际科研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在制定学校科研工作规划时,在交叉学科布局、跨学科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设计。

但薛其坤时刻都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不管做教授,还是做科研、管理科研,他都要求自己,“必须把功夫用到”。

回国十几年来,薛其坤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假期和周末,每天平均工作15个小时,每年工作时间在330天以上。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人才培养也要循序渐进。”面对“钱学森之问”,薛其坤认为,解决的关键在时间,“中国科学大发展才搞了20多年,再有10年、20年,这个问题或许就不难解决了。”

(摘编自2015年《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①2012年10月12日晚10时35分,薛其坤院士至今清晰地记得这个时刻。“我从实验室回家刚把车停好,就收到学生常翠祖的一条短信:‘老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出来了,等待详细测量。’”

这一刻,距离美国物理学家霍尔提出反常霍尔效应已经过去133年,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终于在中国实验室里得以实现。为了这一刻,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已经努力了4年多。(《薛其坤院士:微观世界里的魔术师》)

②回国十多年间,无论在中科院还是在清华,他都保持着“7 - ll”作息。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说:“我曾与其坤一起出差,晚上12点回到北京,他仍坚持要去实验室再看看。”(《“科研的快乐让我停不下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薛其坤认为,要想真正进入科学的殿堂,“童子功”非常重要。可见,只要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能让自己的科学研究一帆风顺。

B薛其坤团队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这一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物理效应也是世界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

C作者引用了朱邦芬的评价,借此高度评价、赞美了薛其坤能够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也说明了其团队成功的原因之一。

D本文撷取薛其坤人生的若干片段,真实地展现了他在各方面的付出与成就,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更揭示了他丰富复杂的性格。

E本文虽为新闻通讯,但在行文中却使用了很多表可能、推测的词语,如“几乎”“或许”,这恰恰能表现出新闻通讯语言的准确性。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展现薛其坤教授的形象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它要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形象美。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呈现出人物的形象美的。

4.薛其坤教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怎样取得成功这一问题上,你从薛其坤教授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为人师,让学生领略科研真谛;带团队,讲究协同创新;管科研,瞄准国际前沿勾勒蓝图。 3.选择典型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找准表现角度塑造人物形象;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结合文本,体现相关事) 4.薛其坤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完全缘于他忘我工作,常年坚持;严谨认真,注重细节;魔鬼训练,狠抓基础;凝聚团队,团结协作;敏锐观察,规划准确;牢记责任,全力投入。 【解析】 1. 试题分析:B“世界研究领域”不够准确,由原文可知,应该是 “世界基础研究领域”。A“只要……就”说法绝对,与文意不符。D“褒贬不一”错误,文中对薛其坤没有贬抑之词。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主人公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主人公,联系现实思考他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主人公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2.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先将通讯划分一下层次,前半部分写了他为人师的事迹,如他认为“不能让学生为了发文章、好找工作而来做实验,……让他们学到从科研执行者到指挥者的方法和路径”“练好‘童子功’,科研机会来了,你就能抓住它”;中间部分写了他讲究协同创新,带领团队取得重大成就,如 “2013年3月,薛其坤带领的团队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 并将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秘诀,归结为“团队攻关十高超的实验技术”,认为“在实验物理领域,就像一台机器,只有每个零部件都能发挥最大作用,才能运转良好”等;后半部分则写了他瞄准国际前沿勾勒蓝图,如“凭借自己对国际科研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在制定学校科研工作规划时,在交叉学科布局、跨学科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设计”。 【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和选材组材特点。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择了哪些材料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将这些材料归类,看这些材料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并概括出每个方面的内容。据此也就可以得出题目的答案了。 3. 试题分析:首先看,文章选择了“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典型事件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质与能力;其次,文章选择了从“为人师”“带领团队协同作战”“管理科研,设定科研计划”几个方面塑造人物形象,角度准确有力;再次,文中引用了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了说明力,如“国家连续多年来对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都大幅增长,这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习惯传承下去,让研究少走弯路”等;另外文章还通过学生的感受等侧面描写塑造了人物形象。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人物通讯的常用写作手法。解答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找出文中所用表现人我的手法,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一般人物通讯的常用手法有:①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②在矛盾冲突中写人,③借他人之口刻画人,④借景写人,⑤通过事实塑造人物。本文为了表现薛其坤的优秀品质,选择了最能突出其成就的典型事件来写,并恰当地引用人物语言,精当地体现人物品质,而且准确设定了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三个角度。考生将这些信息组织成答案即可。 4. 试题分析: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终于在中国实验室里得以实现,“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已经努力了4年多”,足见薛其坤的忘我工作,常年坚持;“写报告,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他都会挑出来……”可使读者得到做事要严谨认真,注重细节的启示;薛其坤对学生他采用魔鬼训练,“对实验技术与科研训练,薛老师的要求却近乎苛刻”,要求学生练好“童子功”,启示读者求学搞科研要狠抓基础;薛其坤把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秘诀,归结为“团队攻关十高超的实验技术”,他自己“常常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在生长和测量样品的过程中,启发他们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启示读者工作中要注意凝聚团队力量,团结协作;薛其坤“在制定学校科研工作规划时,在交叉学科布局、跨学科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设计”,启示读者要对局势敏锐观察,规划准确;“薛其坤时刻都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都要求自己,‘必须把功夫用到’”可使读者得到牢记责任,全力投入的启示。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题,出题人从文本出发,选择有关人物奋斗过程、成就贡献或精神品质等方面提出问题,让考生来谈得到的启示,这是传记类文本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一般情况下,如果题干没有明确的要求,就不要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一是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二是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的情况。本题适用向内扩展的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陈来峰

几个月不下地,花婶咯吱窝都憋得难受。她逛到村十字口,迎面撞见闹闹娘风风火火地往孬蛋家赶。一起去玩两把儿?闲着也是闲着!闹闹娘伸手扯花婶的衣襟。花婶躲瘟疫似得躲开了,叫,俺可不会!脑子不够使唤哩。

躲开闹闹娘,又三三两两走来几个汉子,也直奔孬蛋家而去。柳叶不知从哪里杀出来,眼神和花婶一对,嘴一撇鄙夷地说,啧啧,看看咱村的人都成啥了!地都让政府征走盖高楼了,闲得慌啊!要是能有几分地伺候伺候该多好啊!我一定让它长得旺旺的,一根毛草都没有。

柳叶这么一说,花婶眼睛忽地一亮,说,哎,柳叶,我发现一片荒地,可肥了,咱要不去瞅瞅?我看种点儿菜儿不错。

两人志同道合,手挽手直奔村头而去。

一个废弃的旧厂房外边,一片黑乎乎的空地,在太阳下闪着光。柳叶弯腰抓一把土惊叫道,我的娘啊!这么肥的地,种点菜一定收他一大堆。

花婶一巴掌拍在柳叶的背上,走!回家取锄头去,说干就干!

不一会儿的功夫,花婶和柳叶折回来,甩开膀子就干起来,汗水从身上密密地冒出,舒服极了。

柳叶耸耸肩,嗔怪道,有这么好的宝贝地,你咋不早说呢,干点活多舒服啊!

花婶委屈地说,村里人玩牌的玩牌,出去做工的做工,我自己来开荒总觉得闷得慌。

这下子好了,咱俩做个伴。

说笑间,一片毛茸茸的地给整了出来,粉嘟嘟的,像初生的婴儿。

这时,工厂看门的老头走了过来,背着手说,你们这是做什么呢?有力气没处使了。

花婶笑脸相迎,说,大哥,我们种点菜,你给我们看着啊!收菜了给你一起吃!

老头笑出了一脸的核桃纹,咂着嘴说,好说好说!这是俺儿的厂,我天天都在。说着嘴一撅一撅的,好像已经吃上了鲜淋淋的菜似的。

花婶和柳叶天天来回忙活着,施肥浇水,哒哒哒地跑来跑去。闹闹娘看见了,惊叫道,你们俩弄啥哩!开荒去了?咋地,种地还没有种烦吗?说着扭着那如水桶般的粗腰走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片地就是肥,菜叶绿油油的,小黄瓜水嫩水嫩,浑身挂着刺鲜淋淋的;西红柿仰着圆溜溜的小脸,羞红着脸;豆角齐刷刷地垂下,似少女的长发……

花婶跟柳叶啧啧地称赞着,美得合不拢嘴。

村里不知啥时哗啦啦围上来一群人,都啧啧称奇。牛叔说,柳叶啊,你们也不吭声,有好事也不想着大家!

柳叶笑说,想吃就来薅!谁吃不是吃啊!那边还有空地呢,下季咱一起种点别的。

好多人闻听都跃跃欲试。闹闹娘也在中间,眼馋地说,难怪啊花婶,不玩牌净干些私活啊!娘的,明儿我也不玩牌了,净输钱了!腰间盘也突突了。

众人笑翻,牛叔乐得直不起腰,咳嗽着说,娘啊!还突突呢,你腰间盘是拖拉机啊!

春去秋来,又该是播种的季节了。花婶和柳叶带领大伙在空地上审视,牛叔说,种麦子吧地太少,种点儿啥好呢?柳叶脑子快,说,种大棚蔬菜吧!冬天菜鲜,吃不完卖钱!

大伙心里一亮,牛叔点头,又摇头说,可惜地块太小,施展不开拳脚。

花婶去厂里上厕所,一眼看见一大片空地,杂草众生的。花婶心一紧,快步找到看门老头,笑眯眯说,大哥!这菜吃着可鲜?

老头乐了,说,鲜得很!还放心,绿色蔬菜啊!

花婶指着那片空地说,要不你跟你儿商量下,那片地咱种大棚,有你一份。

老头脸一沉,随即一挥手说,问啥问!我就当家,儿住监了!厂子倒闭,欠人不少钱呢!

花婶陪着抹了会儿泪,道别。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棚很快告成,冬天来了,蔬菜暖暖的在大棚里伸着腰,长势喜人。

大伙吃不完的菜就拿去集市上卖掉,还有不少菜贩专门赶来买的,厂区整个冬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第二年开春,厂房轰然倒塌,夷为平地,土地露出了头,大伙纷纷拎起锄头又开始挥汗如雨,霎时,一片片整齐的耕田呈现,工厂的牌子已经换掉,“绿色环保有机蔬菜园”的牌子闪闪发亮。

园长是老头的儿子,这是花婶他们推举的。

(《天池》2014年12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的故事虽然无多少波澜,但线索清晰,叙事不枝不蔓,重点突出,全文以“开荒”为中心,详细叙述了花婶与柳叶开荒的过程与影响。

B.本文善于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主人公,如用性格浮躁,成天玩牌的闹闹娘来反衬,用志同道合的柳叶来正衬,从而使形象鲜明饱满。

C.柳叶快言快语,是一个性格开朗很能干的人,而且头脑灵活,反应快,她提议大家在厂里厕所旁那块空地种大棚蔬菜,这主意可谓金点子。

D.本文夹杂着不少的生活口语和地方方言,如“还突突呢,你腰间盘是拖拉机啊”“有几分地伺候伺候该多好啊”等,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E.作者把众人齐心协力,变废弃的工厂为“绿色环保有机蔬菜园”的故事作为小说的结局,既顺理成章,又突出开荒的意义,深化了主题。

2.花婶这一形象有哪些主要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下面两段文字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①老头笑出了一脸的核桃纹,咂着嘴说,好说好说!这是俺儿的厂,我天天都在。说着嘴一撅一撅的,好像已经吃上了鲜淋淋的菜似的。

②那片地就是肥,菜叶绿油油的,小黄瓜水嫩水嫩,浑身挂着刺鲜淋淋的;西红柿仰着圆溜溜的小脸,羞红着脸;豆角齐刷刷地垂下,似少女的长发……

4.在现代文明不断冲击、耕地日益减少的今天,农民们何去何从?这篇小说给人很多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

(3)《离骚》中,“                ”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悬悬遥远。   尽日整天。

1.上阕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在表情达意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下阕表达了词中主人公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陆梦龙,字君启,会稽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张差狱起,引凡向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等律当以斩。狱具,提牢主事王之寀奏差口词甚悉,乞敕会问。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日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梦龙曰:“张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张公何?当力争之耳。”乃偕见问达。时郎中胡士相等不欲再鞫,趣问达具疏请旨,以疏入必留中,其事可遂寝。梦龙得其情,止勿复请。曰:“堂堂法司,捕一编氓,何须天子诏耶?差所供,必当讯实。”问达以为然。明日,会讯,众咸嗫嚅。梦龙呼刑具三,无应者,击案大呼,始具。问:“汝何由识路?”差言:“我蓟州人,非有导者,安得入?”于是士相立推坐起曰:“此不可问矣。”遂罢讯。梦龙必欲得内竖名。越数日,问达再令十三司会审,差供逆谋及庞保、刘成名,一无所隐。士相主笔,踌躇不敢下,梦龙咈然曰:“陆员外不肯匿,谁敢匿?”狱乃具。帝于是毙保、成于内,而弃差

天启四年,贵州贼未靖,总督蔡复一荐梦龙知兵,改右参政,监军讨贼。安邦彦犯普定,梦龙偕总兵黄钺以三千人御之。晓行大雾中,直前薄贼,贼大败。寻改湖广监军,迁广东按察使。上官建忠贤祠,列梦龙名,亟遣使铲去之。梦龙慷慨好谈兵,以廓清群盗自负。闰八月,贼陷隆德,杀知县费彦芳。梦龙率游击贺奇勋、都司石崇德御之,抵老虎沟。贼初不满千,已而大至。

梦龙所将止三百余人,被围数重,贼矢石如雨,突围不得出。二将抱梦龙泣,梦龙挥之曰:“何作

此妇孺态!”大呼奋击,手馘数人,与二将俱战死。事闻,赠太仆卿,追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陆梦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B.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C.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D.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均赐进士及第。

B.刑部:明清两代,作为主管全国刑法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C.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文中“弃差市”就是处死张差并暴尸街头。

D.闰月:是阴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文中“闰八月”是指一年中的第二个八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梦龙不负厚遇,知恩图报。他因张问达对自己有厚遇,就与任主事的傅梅一起去见张问达,从而阻止了上疏极论张差案情之举。

B.陆梦龙办案果断,不留悬疑。在审讯张差案时,他排除重重阻力,执意查出幕后主使的名字,致使皇帝最终将两名内侍绳之以法。

C.陆梦龙熟悉军事,平叛有勇有谋。他到贵州平定地方叛乱,亲自带兵,趁着大雾弥漫叛军不及防备而发起突然袭击,最终取得胜利。

D.陆梦龙临危不惧,慷慨为国赴难。他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被重重包围,奋力突围却没有成功,于是只得全力厮杀,直至战死沙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张公何?当力争之耳。

(2)堂堂法司,捕一编氓,何须天子诏耶?差所供,必当讯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最初,人们对于梦和死亡现象非常困惑,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人类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并认为,灵魂是独立的,会在人睡觉或出神时离开身体,当人死了就会永远离开身体。亡人的肉身会腐烂消失,但灵魂一直存在。应如何对待这些神秘且不死的灵魂呢?人们的选择是举行祭祀。

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如“报”“又”“岁”等。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祈福求吉而举行的。在殷人的头脑中,祖先是令人恐惧的死者,这些人经常制造各种灾祸。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栖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祈求祝福。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符合“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商时期的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增加了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通过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了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周代创制的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

到了汉代,汉儒将孝道思想和祭祖礼仪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自“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为汉王朝治国的重要思想根基。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为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同时,汉代统治者将孝道推广到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各个层面,并形成了以家族伦理为核心,逐步向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扩展的孝文化。

汉代以后,祭祖礼仪追寻着以孝为核心的价值取向,长期活跃在人们的节日礼仪生活中。但在传统社会,礼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根据“礼不下庶人”的古礼规定,庶民长期被排斥在国家礼仪制度之外。在祭祖礼仪方面,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当时受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祭祖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朱熹《家礼》的出现,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家礼》是朱熹编写的冠、婚、丧、祭四礼指南。朱熹考虑到人们举行祭礼时可能遇到的诸多难处,认为不用构泥于繁琐的礼仪要求。为了保证可操作性,朱熹对传统祭礼进行了提炼,按照祭祀时间、地点、人物、器物、仪节五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祭礼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宋明以来中国人举行祭祖礼仪的标准范式。

自《祭祖礼仪的文化传统》,作者邵凤丽

1.下列关于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梦和死亡现象的困惑促使人们去思考,于是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出于对灵魂的敬畏,人们举行了祭祀活动,这是祭祖的源头。

B商王朝祭祖的口的是祈福求吉,其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而周代的祭祖则含有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

C到了汉代,祭祖礼仪和孝道思想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完善了相关理论,对祭祖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D宋代是祭祖仪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是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二是形成了祭礼的基本模式。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是用手持肉,献给神灵。商朝人举行祭祀活动时的“祭”的含义和这个解释一致。

B在周代,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的宗法关系,因为就社会结构而言,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

C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多种方式弘扬孝文化,其口的是巩固国家政治统治。

D朱熹《家礼》的出现对中国祭祖礼仪的发展意义深远,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重要而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举行祭祖礼仪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B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我国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报”“又”“岁”等是当时的祭祀性文字。

C在周代,人们的社会等级不同,其所拥有的庙数也不相同,如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有一庙。

D很长一段时间,祭祖礼仪是贵族的特权,庶民不能进行祭祖,这是因为礼在当时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