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

(3)《离骚》中,“                ”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的重点字:重、复、暗、佛、狸、祠、鸦、伏。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如本题中“山重水复”容易误写作“山穷水尽”,“暗”容易误写成“岸”,“佛”容易误写作“拂”,“狸”容易误写作“里”,“祠”容易误写作“词”,“鸦”容易误写作“鸭”,“伏”容易误写作“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悬悬遥远。   尽日整天。

1.上阕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在表情达意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下阕表达了词中主人公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陆梦龙,字君启,会稽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张差狱起,引凡向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等律当以斩。狱具,提牢主事王之寀奏差口词甚悉,乞敕会问。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日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梦龙曰:“张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张公何?当力争之耳。”乃偕见问达。时郎中胡士相等不欲再鞫,趣问达具疏请旨,以疏入必留中,其事可遂寝。梦龙得其情,止勿复请。曰:“堂堂法司,捕一编氓,何须天子诏耶?差所供,必当讯实。”问达以为然。明日,会讯,众咸嗫嚅。梦龙呼刑具三,无应者,击案大呼,始具。问:“汝何由识路?”差言:“我蓟州人,非有导者,安得入?”于是士相立推坐起曰:“此不可问矣。”遂罢讯。梦龙必欲得内竖名。越数日,问达再令十三司会审,差供逆谋及庞保、刘成名,一无所隐。士相主笔,踌躇不敢下,梦龙咈然曰:“陆员外不肯匿,谁敢匿?”狱乃具。帝于是毙保、成于内,而弃差

天启四年,贵州贼未靖,总督蔡复一荐梦龙知兵,改右参政,监军讨贼。安邦彦犯普定,梦龙偕总兵黄钺以三千人御之。晓行大雾中,直前薄贼,贼大败。寻改湖广监军,迁广东按察使。上官建忠贤祠,列梦龙名,亟遣使铲去之。梦龙慷慨好谈兵,以廓清群盗自负。闰八月,贼陷隆德,杀知县费彦芳。梦龙率游击贺奇勋、都司石崇德御之,抵老虎沟。贼初不满千,已而大至。

梦龙所将止三百余人,被围数重,贼矢石如雨,突围不得出。二将抱梦龙泣,梦龙挥之曰:“何作

此妇孺态!”大呼奋击,手馘数人,与二将俱战死。事闻,赠太仆卿,追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陆梦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B.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C.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D.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均赐进士及第。

B.刑部:明清两代,作为主管全国刑法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C.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文中“弃差市”就是处死张差并暴尸街头。

D.闰月:是阴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文中“闰八月”是指一年中的第二个八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梦龙不负厚遇,知恩图报。他因张问达对自己有厚遇,就与任主事的傅梅一起去见张问达,从而阻止了上疏极论张差案情之举。

B.陆梦龙办案果断,不留悬疑。在审讯张差案时,他排除重重阻力,执意查出幕后主使的名字,致使皇帝最终将两名内侍绳之以法。

C.陆梦龙熟悉军事,平叛有勇有谋。他到贵州平定地方叛乱,亲自带兵,趁着大雾弥漫叛军不及防备而发起突然袭击,最终取得胜利。

D.陆梦龙临危不惧,慷慨为国赴难。他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被重重包围,奋力突围却没有成功,于是只得全力厮杀,直至战死沙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张公何?当力争之耳。

(2)堂堂法司,捕一编氓,何须天子诏耶?差所供,必当讯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最初,人们对于梦和死亡现象非常困惑,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人类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并认为,灵魂是独立的,会在人睡觉或出神时离开身体,当人死了就会永远离开身体。亡人的肉身会腐烂消失,但灵魂一直存在。应如何对待这些神秘且不死的灵魂呢?人们的选择是举行祭祀。

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如“报”“又”“岁”等。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祈福求吉而举行的。在殷人的头脑中,祖先是令人恐惧的死者,这些人经常制造各种灾祸。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栖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祈求祝福。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符合“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商时期的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增加了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通过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了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周代创制的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

到了汉代,汉儒将孝道思想和祭祖礼仪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自“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为汉王朝治国的重要思想根基。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为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同时,汉代统治者将孝道推广到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各个层面,并形成了以家族伦理为核心,逐步向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扩展的孝文化。

汉代以后,祭祖礼仪追寻着以孝为核心的价值取向,长期活跃在人们的节日礼仪生活中。但在传统社会,礼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根据“礼不下庶人”的古礼规定,庶民长期被排斥在国家礼仪制度之外。在祭祖礼仪方面,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当时受科举制度推行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士庶阶层的界限被打破,祭祖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朱熹《家礼》的出现,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家礼》是朱熹编写的冠、婚、丧、祭四礼指南。朱熹考虑到人们举行祭礼时可能遇到的诸多难处,认为不用构泥于繁琐的礼仪要求。为了保证可操作性,朱熹对传统祭礼进行了提炼,按照祭祀时间、地点、人物、器物、仪节五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祭礼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宋明以来中国人举行祭祖礼仪的标准范式。

自《祭祖礼仪的文化传统》,作者邵凤丽

1.下列关于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梦和死亡现象的困惑促使人们去思考,于是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出于对灵魂的敬畏,人们举行了祭祀活动,这是祭祖的源头。

B商王朝祭祖的口的是祈福求吉,其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而周代的祭祖则含有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

C到了汉代,祭祖礼仪和孝道思想结合了起来。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完善了相关理论,对祭祖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D宋代是祭祖仪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是不同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祭祖的权利,二是形成了祭礼的基本模式。这两者和朱熹的贡献密切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是用手持肉,献给神灵。商朝人举行祭祀活动时的“祭”的含义和这个解释一致。

B在周代,宗庙设置体现了周天子和同姓诸侯之间的宗法关系,因为就社会结构而言,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

C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多种方式弘扬孝文化,其口的是巩固国家政治统治。

D朱熹《家礼》的出现对中国祭祖礼仪的发展意义深远,它深刻改变了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形态面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重要而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举行祭祖礼仪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B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我国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报”“又”“岁”等是当时的祭祀性文字。

C在周代,人们的社会等级不同,其所拥有的庙数也不相同,如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有一庙。

D很长一段时间,祭祖礼仪是贵族的特权,庶民不能进行祭祖,这是因为礼在当时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官场楷模’, “官场楷模”和“理学大师”。他一生修身齐家治国.他的“修身十二款”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其中第一款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第三款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第四款是“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这三款中,你认为哪一款最值得称道和效法?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照片也能反映人的思想和精神状貌,成者积极,败者颓废。下面是一副自拍肖像,请你简要叙述其中的内容,以及说说这幅自拍照的寓意。字数不超过6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