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方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这里属于望文生义。B项,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这也是中国农民的传统习俗。此处望文生义。D项,不耻下问: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此处对象误用。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A项,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这里属于望文生义。B项,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这也是中国农民的传统习俗。此处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D项,不耻下问: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此处对象误用。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   

A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阳”的方位是水之南、山之北。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典故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

C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干支纪年法,2009年是己丑年,由此推断中国成立于戊子年。

D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以事件为中心。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3)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4)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盖余之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8)墙往往而是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0)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12)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13)千古风流人物

(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A(1)(5)(7)(11)(13)

B.(2)(6)(8)(11)(15)

C(2)(8)10)(12)(15

D.(1)(9)(10(11)(14)

 

查看答案

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刘素婴疾病

(4)仰观宇宙之大

(5)如今人方为刀俎

(6)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何为其然也

(9)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0)而今安在哉

(11)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

(12)将庸何归

(13)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1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5)非汝,谁与成之

(16)婴所不为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A.(1)(7)(14/2)(9)(11/3)(6/8)(10)(12)(15)(16/4)(5)(13

B.(1)(9)(14/(2)(5(7)(11)/(3)(6)/(8)(10)(12)(15)(16)/(4)(13)

C(1)(9)(14)/(2)(5)(11)/(3)(6)(7)/(8)(12)(15)(16)/(4)(1013

D(7)(9)(14)/(1)(2)(5)(11)/(3)(6)/(8)(12)(15)(16)/(4)(10)(13)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粗体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  

(1)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莫能名者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6)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7)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8)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9)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10)险以远,则至者少

(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入之甚寒,问其深

(13)火足以明也

(14)舞幽壑之潜蛟

(1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7)侣鱼虾而友麋鹿

(18)后世之谬其传

(19)见棠姜而美之

(20)陛下厌苦安乐

A(1)(3)(4)(5)(6)/(2)(7)(8)/(9)(11)(12)/(13)(14)(17)(10)/(16)(18)(15)(19)(20)

B(1)(4)(6)/(2)(11)/(3)(16)/(5)(10)(12)/(7)(3)15)(19/(14)(18)/(8)(17)(20)

C(1)(4)(6)/(2)(8)/(3)(16)/(5)(10)(11)(12)/(7)(9)(13)(15)/(14)(18)/(17)(19)(20)

D(1)(2)(4)/(6)(11)/(3)(16)/(5)(7)(12)/(9)(10)(13)(15)/(14)(18)(19)/(8)(17)(20)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 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 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一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时至明代,诗之所以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好像前人那样的好诗来了。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美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 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到《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它完全可以涵盖唐诗意境,所不同的 是,唐诗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菜根谭》的意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勘测的一个心灵憩园,像一个深山里的禅境,让人洗净尘焰。这种 意境比唐诗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人的书少,《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 给生命设计了一种美好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开明的时代,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精 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被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融入和陶醉。而明代是一个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 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抑,所以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里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其他人性全部泯灭,功名利 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菜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意境那种天然,而是 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 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所以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菜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 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菜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1.下列关于“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B.清言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出现是文学表达形式必须嬗变的选择。

C.清言的写作在明代盛行一时,作品众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菜根谭》。

D.明代文人用清言来表现诗歌的审美意境,所以创造了文学的奇迹。

2.下列关于《菜根谭》的意境和唐诗的意境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菜根谭》的意境审美在于明代文人的独具匠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的意境媲美。

B.《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心灵和自然完全融入,唐诗是用自然去澄澈人心。

C.《菜根谭》的意境,虽然取材于大自然,但不像唐诗意境那样天然,有追求和设计之美。

D.《菜根谭》的意境是对现实社会的超越,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富魅力。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诗歌衰退清言风行,是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

B.唐诗真正能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部分诗歌,这是因为唐诗题材追求风格多样。

C.《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也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

D.《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是必然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