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紫泉:即紫渊,为避高祖李渊之讳,而改“渊”为“泉”。此处又以紫泉宫殿借指隋炀帝的长安宫殿。锁烟霞:即烟锁宫殿,任其冷落。

1.首联中一个“锁”字意蕴丰厚,请结合诗句作简析。

2.清代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评价颈联说:“幸在象外,活极妙极,可谓绝作。”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一联的艺术特色。

 

1.宫殿被烟霞所锁,足见其巍峨壮丽。可是这样雄伟壮丽的宫殿却被搁置荒弃,欲被芜城所代。一个“锁”字折射出隋炀帝穷奢极欲、贪图享乐的本性。 2.①暗含对比。现今隋宫衰草遍地,萤火全无,杨柳垂老,暮鸦栖息,暗寓昔日之繁华。②借景抒情。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衰败景象,引发读者思考亡国之因。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中说“首联中一个‘锁’字意蕴丰厚,请结合诗句作简析”,这是考查炼字的技巧。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皆而驱使笔墨的。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的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比如本题中,已经知道炼的对象——锁,那只需回到句中,找到该字描写的对象,分析效果即可。 2.题干问的是“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颈联的艺术特色”,这是考查炼句的能力,即鉴赏语言的能力。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上句说“于今”“无”,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说“终古”“有”,自然暗示当日“无”。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让读者从这一方面去想象另一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的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比如本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一联的艺术特色”,这里指明了鉴赏的角度,即表达技巧,分析诗句即可知道,颈联使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南朝诗人徐陵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1.有人说,此诗的三四句委婉别致,尤为动人,请简析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5分)

2.“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联系全诗,说说诗人的追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拳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两句诗是“               ?”

(2)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句:              

(3)“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右相李林甫擅权,于文雅    薄:轻视

B.监军李大宜不军务            恤:顾及

C.西蜀中,避其虿毒            幸:帝王到某地

D.李辅国恶适敢言,于上前      短:缺点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高适“窥察洞明”的一组是(     )

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

②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③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

④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⑤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⑥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以气质自我欣赏,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辅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在哥舒翰兵败后谒见玄宗陈述兵败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皇帝让各个皇子分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肃宗召其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史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这既让蜀地百姓劳累,又给中央政权制造了隐患。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

(2)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毛巾每天与我们的身体亲密接触,也许是太过平常的缘故,                        ,用这样的毛巾擦身体,很可能造成感染。

①大家对毛巾的使用、挑选、放置等方面都显得过于随意

②经过一定时间,便成了致病微生物滋生的乐园,如沙眼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及霉菌等

③如果清洗方法不正确,就会危害健康

④如果不勤洗、勤晒,大量细菌会在毛巾中存留、繁殖

⑤它的主要成分棉纤维很容易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⑥毛巾上常沾有人的汗液、泪液等分泌物,而且长时间处于温湿状态

A⑥①⑤②④③    B①⑤③⑥②④

C⑥⑤①④②③    D①⑥②⑤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