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送行舟,红叶青山水...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送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诗中字貌似寻常,实则别有韵味,请简要分析。(3

2.请简要阐释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5

 

1.(1)“急”,写出了舟行迅疾,生动表现出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1分)“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带有一点忧伤、不宁的意味。(1分)这与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1分) 2.诗的第二、第四句集中写景。(1分)第二句写深秋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疾奔,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2分)(写出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的)第四句则写日暮苍茫,酒醒朦胧,风雨迷蒙,诗人倍感孤寂。借景寓情,以景结情,以风雨凄清的黯淡景色正衬愁情。(2分)(也可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哀景哀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该先读懂诗句大意。全诗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因此,这个“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与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

稼说送张琥           ·苏轼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致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选自《苏轼文集卷十》)(11上海卷

[]①古同,何不。②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 。③耰:捣土块的农具。铚:镰刀。艾:通,收割。④闵:勉,勉力。⑤得:此指中进士。⑥这是苏轼赠与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之常及其熟            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

B.以待其成者,闵焉        闵:勉,勉力

C.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    爵:爵位

D.其亦以是              语:转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田美多,其食足而有余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①而敛之常及                   孰能讥之乎

C.①待其成者,闵闵焉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①如婴儿望之长也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以为庄稼要种得好至少应当做到:土地可以休耕轮作,耕种不能耽误农时,收割一定要等庄稼完全成熟之后。

B.古人超过今人的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自我修养和积累,一定要等到思想完全成熟后才出来做事、为官,就像水一定要等到充溢后才流淌出来,弓拉满之后才发箭。

C.苏轼非常羡慕张琥能够有再学习的机会,劝勉他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并希望他过问弟弟苏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D.这篇文章以种庄稼比喻做学问,以保全地力比喻人生修养,喻义恰当、哲理深刻:文章以为例入文,语气亲切,显示出大师虚怀若谷。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B.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以为不是而众已妄推之矣

C.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D.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5.将文言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①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4

②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3

③子归过京师而问焉。(3 

 

查看答案

新的学期,孩子开始了新一季的生长。天下父母的心(     )又一次被拨动。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家长如此迫切开口沉重的叩问源于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和(    )竞赛的压力。______________。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一(    )节目——《爸爸去哪儿》,人们触动于勇敢珍惜感恩帮助这些在考试重压下变得有些陌生的关键词,却又感叹这样的教育可望不可(    )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xián           dàng    

Bxuán           dǎng    

Cxián           dǎng    

Dxuán           dàng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线处,选项是

A.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欢乐的童年与孩子们拉开了距离。

B.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使孩子们与欢乐的童年拉开了距离。

C.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孩子们拉开了与欢乐童年的距离。

D.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孩子们与欢乐的童年拉开了距离。

3.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借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有这种寓意的选项是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深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韩偓《新秋》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丹摇衍镜中酣。·张说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罗虬《红儿诗》

D.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施肩吾《佳人览镜》 

4.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个成语是

在山林中行走,脚下踏的,从不是泥泞腥臭的泥土,而是凋零飘落的桃花,虽已不再风华,清香却依旧________

A.不绝如缕     B.连绵不绝     C.经久不息       D.接踵而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有人感觉生活无比痛苦,便向盟鸥禅师请教,禅师低眉顺气,道出一句:“知其自然,守其必然,得其淡然。”

请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广州番禺某早教机构门前,刘雷(化名)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当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就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似的。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

(2)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秋天

李广田

①春天是走向的路,却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因为我是太弱了,甚至抵抗不过这自然的季候之变化,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但是到了现在,这秋天,我却不记得对于春天是些什么情场了,只有看见那枝头的黄叶时,也还想:这也像那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样子,但总是另一种意味了。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的路——请恕我这样糊涂安排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甚至连那被人骂为黑暗的冬天,又何尝不是走向的路呢,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是走向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②但是比较起冬天来呢,我却偏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

③在我,常如是想:生活大非易事,然而这一件艰难的工作,我们是乐得来作的。诚然是艰难,然而也许正因为艰难才有着意义吧。而所谓“好生恶死”者,我想并非说是:“我愿生在世上,不愿死在地下。”如果不甚荒谬,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死不足恶,可怕而可恶的,而且是最无意味的,还不就是停在途中吗?这样,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望大的人的呢,他们也是有福的吗?绝不,他们是更不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就是走在道上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

④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或者说那常常在背后给人以鞭策的是什么呢?于此,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实在的,不知不觉地就来到秋天了,红的花已经变成了紫紫的又变了灰,而灰的这就要飘零了,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有一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朋友们,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而且,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难将息的了。“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这在我,年年是赶不上时令,年年是落在了后边的。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人不能不用力的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

⑤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了下来,但又知道这叶落是一回“必然”的事,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就要更加珍惜了,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感到珍惜吗?同样的,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春天曾给人以希望,而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

⑥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

             于一九三0年十二月

(选自《李广田文集》,有删节)

1.文章以“秋天”为题,开篇为什么要写夏天和春天?(4分)

2.简析“他们是有福的吗?绝不,他们是更不幸的”这句话含义。(5分)

3.简析文中多处提到“一只黄叶”的妙处。(5分)

4.秋天引发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概括。并联系实际,任选一点谈谈你的认识(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