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6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钟声”意象 中国古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6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钟声”意象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助兴,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后一层意义的钟声,逐渐具有了较丰富的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方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这就是西方哲学家所感悟的钟声所暗示的“精神时间”。在中国古代,钟声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晚年一直思考用“诗”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隐去”的上帝。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出”(蕴含)“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默的钟声”。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他的《过香积寺》诗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佛教所说的“空寂”,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和很高的审美价值。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2003年第2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都源于宗教,最初都是一种表达宗教意味的信号。

B.在中外文化中,钟声或传递宗教的情感,或作为某种庆典助兴的音乐。

C.在西方,钟声是一种表达宗教意味的信号;在中国,“钟声” 既是宗教乐声也用于庆典。

D.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精神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

E中国古代诗人诗里的钟声,往往含有宗教的精神情感意味,但也具有特定的有审美属性。

2.下列诗句中的“钟声”,与“精神时间”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B.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C.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白居易《长恨歌》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3.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具有哪些文化内涵?请简述。 (4分)

4.试用文中的观点简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一句中钟声的多重涵义。(4分)

 

1.(5分)C.E 2.A 3.(4分) (1)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 (2)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 (3)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 (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的情感。) (4)是某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4分) 4.(4分)佛寺的暮钟既是自然时间也是精神时间,它成为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审美意象,与“渡头争渡喧”相对应,召唤诗人们回归自然,回归鹿门。(观点1分,分析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种题型既考查学生们对全文内容和中心的整体把握,又要求学生对每一段落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两项正确。首先要将选项在文中的原句找到,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A项“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都源于宗教”错误,与文意不符。B项“在中外文化中,……或作为某种庆典助兴的音乐”错误;“作为某种庆典助兴的音乐”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中。 D.“西方要早于中国”错误,文本中并无依据,选项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和对诗句的理解。题干中问的是“下列诗句中的‘钟声’,与‘精神时间’无关”,提问很明确,针对性强。A项“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中的“钟鼓”是古时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的仪式,这是用以表示助兴或突出气氛的乐钟声,与“精神时间”的内涵无关。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具有哪些文化内涵”,问题明确。首先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间,题干中问的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由此可以找到第三节,这一节有两点,段落中有明显的语言提示“在中国,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第六节“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最后一节“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找到这些内容,再依据分值分点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用文中的观点”来“简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一句中钟声的多重涵义”。学生首先要明确本文的观点,然后再对“山寺钟鸣昼已昏”中“钟声”的涵义进行简要分析。因孟浩然与王维同属山水田园诗人,所以学生可以借鉴文本最后一段对王维诗中“钟声”含义的理解来分析孟浩然的“山寺钟鸣昼已昏”中的“钟声”。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七项中任选四项,8分)

(1)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时更相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6)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阅读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诗的首联主要写了什么景物,请简析其写景的手法。(4分)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张良为留侯。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会高帝崩,吕后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道法高深的仙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   属:跟随,归属

B.秦将果     畔:通“叛”背叛

   C.以项王意   固:坚定,使……心安

  D.吕后留侯   德:得到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利。

②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张良为留侯。

③我欲杀之,为□功多,故不忍。

A.①之 ②乃 ③其              B.①以 ②乃  ③其

C.①以 ②而 ③之              D.①之 ②而  ③之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B.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C.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D.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最初是跟从陈涉起义反秦,后来又离开陈涉聚集一群青年人追随刘邦。

   B.作为谋士,张良善于分析推断,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

   C.刘邦分封功臣有失公正,引起部分将领不满,幸亏张良献计,才平息了危机。

   D.张良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他不恋荣利,要弃官学道。

5.张良素以深通战争谋略、知己知彼、料事如神著称,请举出文中一例说明。(2分)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市场规则的确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

②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效运作的基本原则。

③它们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二者共同作用,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

④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契约就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也会损失市场效率。

⑤比如,市场交易要通过契约来完成,必然要制定各种"游戏规则",这就是法治的表现。

然而,任何契约的履行,无不建立在“诚”、“信”的交易理念上。

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094号决议,谴责朝鲜核试,中方对决议投了赞成票并作了有关说明。

B.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得到了教训,在叙利亚,美国不再轻易使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那种“地面战争”的干预。

C.教育部宣布,2015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一律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

D.食品安全,成为当前老百姓意见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互相推诿导致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