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张良为留侯。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会高帝崩,吕后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道法高深的仙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   属:跟随,归属

B.秦将果     畔:通“叛”背叛

   C.以项王意   固:坚定,使……心安

  D.吕后留侯   德:得到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利。

②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张良为留侯。

③我欲杀之,为□功多,故不忍。

A.①之 ②乃 ③其              B.①以 ②乃  ③其

C.①以 ②而 ③之              D.①之 ②而  ③之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B.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C.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D.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最初是跟从陈涉起义反秦,后来又离开陈涉聚集一群青年人追随刘邦。

   B.作为谋士,张良善于分析推断,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

   C.刘邦分封功臣有失公正,引起部分将领不满,幸亏张良献计,才平息了危机。

   D.张良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他不恋荣利,要弃官学道。

5.张良素以深通战争谋略、知己知彼、料事如神著称,请举出文中一例说明。(2分)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分)

 

1.D 2.B 3.A 4.A 5.(2分)①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②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③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以上任举一例,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6.(6分)(1)纵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3分;“怜”“王”各1分,句意1分) (2)臣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3分;“不行”“成立”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代入原文,也可以联系课内文言文或熟知的成语。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本文是人物传记,可以抓住人物形象,联系上下文来推断。D项“吕后德留侯”中的“德”如解释为“得到”,在文意上讲不通。《鱼我所欲也》中有句子“所识穷乏者德我与”,句中的“德”和“吕后德留侯”中的“德”用法相同,应解释为“感激、感……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①“动□利”中“利”是“动摇”的手段,手段方式的前面常常使用虚词“以”,正常语序应为“以利动”,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意人容易用利益来使之动摇。②“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张良为留侯”,“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和“封张良为留侯”之间是顺承关系,“乃”的意思是“于是,就”,用在此处合适。③“我欲杀之,为□功多,故不忍”,句中的“功劳”前面缺少代词“他的”,使用“其”恰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本句中的语气词“矣”处可以先断开;“封万户”和“位列候”结构一致,都是动宾结构;“此布衣之极”是固定句式,是判断句;“帝者师”“人间事”都是名词,在句中担当宾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首先要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最好将文中的句子划下来,便于比较,也便于理解),然后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A项“张良最初是跟从陈涉起义反秦,后来又离开陈涉”错误,文中第一段说的是“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可见并没有跟从陈涉起义,选项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这一道题主要传记中传主的特点。人物特点的体现方式有: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间接衬托(他人或他物)。首先要注意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张良”“深通战争谋略、知己知彼、料事如神”这些条件,然后到文中找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张良的言行举止(主要是语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文言翻译。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的“怜”,怜爱;“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面目”,脸面。第二句中“疾病”,名词做动词,生病;“不行”,古今异义,不能行走;“成立”,古今异义,成人自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到陈涉等起义的时候,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归属沛公。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给沛公讲说,沛公认为他说得很好,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后来和张良一起南下,攻下宛城,西入武关。沛公打算用两万人马攻打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生意人容易用利益来使之动摇希望沛公暂时坚壁留守,派一部分人先出发,准备了五万人的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然后派郦食其带领贵重的财宝去引诱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并打算和沛公联合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乘他们懈怠时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元年正月,沛公封为汉王,在巴、蜀地区做王。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的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一边走一边烧毁了栈道。后来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分封功臣,于是封张良为留侯。汉高祖已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因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高祖在雒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纷纷互相坐在沙地上谈说。高祖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留候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呢。”高祖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要反叛呢?”留候说:“陛下出身于平民,用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怨恨有仇的。现在军吏们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这些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高祖忧愁地说:“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谁最厉害呢?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他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多,所以又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那么人人都会情绪稳定,”于是高祖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吃完酒宴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能封为侯,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留侯常称说:“我凭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分封万户,位列侯爵,这是一个百姓所能达到的富贵的极点,对我张良来说很满足了。我希望丢开人世间的事情,打算跟从赤松子交游。”于是学起了辟谷、导引、轻身养生之术。 适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么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呢?”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为文成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市场规则的确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

②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效运作的基本原则。

③它们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二者共同作用,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

④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契约就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也会损失市场效率。

⑤比如,市场交易要通过契约来完成,必然要制定各种"游戏规则",这就是法治的表现。

然而,任何契约的履行,无不建立在“诚”、“信”的交易理念上。

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094号决议,谴责朝鲜核试,中方对决议投了赞成票并作了有关说明。

B.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得到了教训,在叙利亚,美国不再轻易使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那种“地面战争”的干预。

C.教育部宣布,2015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一律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

D.食品安全,成为当前老百姓意见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互相推诿导致的。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省考试院在征询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后,对 “米国”、“普大喜奔”、“PK”一类日渐泛滥而有损语言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发出了“封杀令”,明确强调凡高考作文中出现此类词语一概视为语病。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舆论也是众说纷纭

泛滥    B一概    C.石破天惊   D.众说纷纭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存/     除/      理/陈词滥

B.惊/弹     维/      迫/人所难

C.竭/     /      候/机而动

D.挑/河     测/      饼/日西山

 

查看答案

阅读鲁藜的一首短诗,按要求作文。

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根据诗歌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