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094号决议,谴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094号决议,谴责朝鲜核试,中方对决议投了赞成票并作了有关说明。

B.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得到了教训,在叙利亚,美国不再轻易使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那种“地面战争”的干预。

C.教育部宣布,2015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一律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

D.食品安全,成为当前老百姓意见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互相推诿导致的。

 

A 【解析】 试题分析:B 项“美国不再轻易使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那种地面战争的干预”成分残缺,“干预”后应加“方式”,或在“战争的”后加上“方式进行”。C项“自主招生考试时间一律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属搭配不当,本句的主语是“自主招生考试时间”,谓语是“进行”,主谓不搭配,应去掉“时间”。D项“主要是因为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互相推诿导致的”句子杂糅混乱,“主要是因为……”和“是……导致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一起。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省考试院在征询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后,对 “米国”、“普大喜奔”、“PK”一类日渐泛滥而有损语言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发出了“封杀令”,明确强调凡高考作文中出现此类词语一概视为语病。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舆论也是众说纷纭

泛滥    B一概    C.石破天惊   D.众说纷纭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存/     除/      理/陈词滥

B.惊/弹     维/      迫/人所难

C.竭/     /      候/机而动

D.挑/河     测/      饼/日西山

 

查看答案

阅读鲁藜的一首短诗,按要求作文。

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根据诗歌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年龄段

选项

18—25岁

26—40岁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82%

69%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72%

23%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74%

65%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35%

6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小心落叶

唐元峰

⑴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⑵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⑶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⑷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⑸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⑹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⑺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力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⑻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⑨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他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扣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⑽小心落叶。

⑾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⑿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的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⒀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

⒁小心落叶。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2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9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结尾三段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间接抒情,表达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低沉落寞,赋予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E.树叶飘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做类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现的形象易懂。

2.第8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3分)

3.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的含义是什么?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说明。(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