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孩子们为什么老丢三落四、得鱼忘筌?归结...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孩子们为什么老丢三落四、得鱼忘筌?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不懂得收拾保管自己的物品;二是有些家长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B.为了用合理的时间规划高成功率地实现美国名校梦想,越来越多的家长入读美国私立高中作为进入世界名校的跳板,而选择直升美国精英高中。

C.国际汉语教师去到国外,代表着中国,他的中国文化学识修养、他对教学方法的熟悉程度、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情绪和礼仪的表达,都会影响到汉语言和文化传播的效率。

D.尽管在一系列的打折措施中,铁路会失去太多的利益,降低运营的利润空间,但是收获的却是市场的认可,还有民意,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A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东西。B“以”,改为“把”。C熟悉,侧重于知道得清楚。这里应侧重于熟练掌握,用“熟习”。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在这个时候丧失机会或失败了,在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所以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同衾   恓惶    再接再厉   煞费苦心

B.盘桓   题纲    杳无音信   良辰好景

C.陶冶   自栩    锱铢必较   一蹴而就

D.规矩   付梓    迄今为止   涸澈之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耶(sū咒(dǔ邻(pí相为命 (gēng)

B.慢(bū尔(wǎn)(qiào)怏不乐(yàng)

C.央(miǎn)(shì宿(xiù炙人口(kuài)

D.角(yú怨(mái)皮(xián)前合后(yǎ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有人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有人说,太阳底下没有任何新鲜的事物。

有人说,……

请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语写作;④不得出现班级、真实姓名、任课老师等信息,否则视为作弊。

 

查看答案

高二某班欲举办以“感受戏剧魅力,重温中外经典”为主题的戏剧演出。节目顺序是:《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请按照节目顺序选择两个节目,为该演出的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要求:符合作家作品内容,衔接自然,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树深情

梅洁

①今年,初春三月,大地乍暖还寒,朋友川儿约我去河南淅川看古树。这是怎样一片擎天立地、沧桑壮烈的生命啊……

②全部被截去蓬勃枝丫的1002棵老树齐刷刷挺立在黄土地上,苍凉而庄严。它们如白发稀疏的老者,高举双臂昂然向天,似呐喊似悲泣,似告别似接迎;它们也如饱经风霜的父亲母亲,伫立在黄土地上,默默地凝视着远方,是在遥望永别的故乡,还是在等待一个殷切的回归?它们更如沉默无言的圣者,在广袤的苍穹下以庄严的气势和难以言说的神韵,向世间昭示着一部无字的历史和亘古的人类命运

③每当我靠近或仰望一个苍老、神圣的生命,我都禁不住屏住了呼吸……

④瞧,那棵千年古柳,树身的空洞能钻进一个人;那棵生长了1200年的黄连,主干上伸出的七根硕大无比的枝干,神祇般苍然向天;那棵700年大叶女贞,依然绿叶苍郁;那棵千年银杏,盘根虬曲,遒劲挺立;还有那棵世间的稀世珍宝乌龙木,还有那两棵同样珍贵的红豆杉……80多个品种的古树从100多个即将沉没的村庄抢救而来。

⑤“抢救”在这里彰显出怎样的功德和胸襟?!

⑥李爱武来了。

⑦这是一个从无数的艰难困苦中打拼出来的创业者。这个勇敢的创业者,如今,又勇敢地将几十年艰辛劳作而赚取的资产几乎全部投进了古树园:1000多棵古树、未来五年要陆续投入的移民文化广场、移民纪念碑、仿古一条街、禅院……李爱武不是大富豪,近亿元的投资用川儿的话说——“押进了身家性命”。这个中年男子没有豪言壮语,他说,“我只是想为父老乡亲们建个回家看看的园子。我这一生若建不起来,我儿子接着建,儿子建不完孙子接着建……”

⑧漫步在四月古树抽芽长叶的季节,李爱武讲述着每一棵古树的故事,他如数家珍……

⑨移植那棵千年银杏树时,切割下的树枝树叶,原以为村民们会拿回家当柴烧,谁知村民们一枝一叶都不动。他们说,银杏树是村子的神。一位老奶奶走过来抚摸着倒下的树身,泪流满面。她哭着说:你们一定要把它栽活啊!千万不能让它死了啊……

⑩去年春天,这棵银杏树长得不精神,李爱武担心得寝食难安。他天天在园子里转,有时搭个梯子爬到高处看出了新叶没有;有时拿个放大镜看,发现个芝麻粒大的小芽芽都欣喜若狂;他常常不吃不睡,端杯茶在园子里一转就是大半天……

李爱武说,他们每移一棵古树,都要先敬香、放鞭、叩拜,然后对古树说:古树呀,这里要给京津等地调水,马上要被淹了,移民们都走了,现在我把你移到城里去住,那里淹不着……说完话才开始动手移植。

他们像呵护神灵,又像呵护老母亲。

他的一句句,让我感动不已;接下来的一幕幕,更是让人热泪盈眶

清晨,迎着四月的清风,我再次走进古树园,只见满园张灯结彩,锣鼓喧天。700多名回家的淅川移民汇聚到了古树园。他们有从青海贵南县和湖北大柴湖赶来的,有从河南几百个移民安置点被接回来的。李爱武从南阳找来了最好的音响,从淅川请来了移民们最爱看的曲剧。戏台就搭在了古树园,台后是巍峨青翠的大南山,台前是千棵苍劲的古树园,《父老乡亲》的歌声响彻青山树园,也萦绕在静静观看演出的数百位移民的心中。 

为了让京津冀豫四省市人民喝上甘甜纯净的汉江水,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自1959年至2011年,淅川县先后两次向青海、湖北及省内移民37万多人。在长达五十多年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太多的苦难。

现在,他们中有的人回来了,回到了古树园。他们一进园就转个不停,急切地寻找儿时村庄的那棵大树。每每找到自己村庄的树,就即刻喊来同村的人,或给古树培土,或全家、全村人站在树前留影。他们给古树鞠躬、磕头,他们在古树前长跪不起……

正午,李爱武在古树园里摆上饭菜,700多名移民围着自己村庄的老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这难道不是世间最动人的风景?这难道不是人类最大的爱心?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创举?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故土难离”,什么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村民一个个被移走了,但村民的心并没有移走,依然深深扎在那在熟悉的乡土里,附着在村庄的一草一木上,是那样的固执、虔诚而又深情。

淅川古树园,一段聚合的岁月,一曲缩写的命运,一处精神的家园。它将与移民同在,与大地同在,与天下善和爱同在。 

(《人民日报》2013年5月22日24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本文叙述李爱武从南水北调工程淹没区抢救古树的义举,主要目的在于抒发他对古树的一片深情,赞扬他的勇敢、无私和大爱,表达作者对他的敬重之情。

B.本文首先描写古树苍凉庄严的特点,引出李爱武抢救古树、建古树园的义举,接着描写移民在古树园祭拜的动人场景,由树及人,卒章显志,层次清晰。

C.文中的“古树”是移民的根,“古树园”是移民寄托情感的家园,因此移民不远千里回到古树园寻根祭祖,借由这些古树慰藉自己永别故土的疼痛和思念。

D.第段写了移民回到古树园给古树培土、磕头、长跪不起等内容,既展示了古树与移民之间亲密深厚的关系,又表达出移民离开故土家园后的浓浓乡情。

E.本文语言既生动形象,如“瞧,那棵千年古柳……还有那两棵同样珍贵的红豆杉”,又极富抒情性,如“淅川古树园,一段聚合的岁月……一处精神的家园”。

2.试从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3.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第⑨段划线句“他们说,银杏树是村子的神”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2)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4.读了这篇有关“移民”的文章,联系现实,探究搞好移民安置工作最关键的措施应该是什么?并简要阐述。(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