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有人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有人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有人说,太阳底下没有任何新鲜的事物。

有人说,……

请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语写作;④不得出现班级、真实姓名、任课老师等信息,否则视为作弊。

 

参考例文: 当花草树木不再凋残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天地万物停住日夜不分,当花草树木不再凋残”,真觉得很美妙,但转念一想,当世界被春天主宰,没有了热情奔放的夏季,没有了天高气爽的秋季,没有了银状素裹的冬季的时候,人们又会怎么想,他们会把春姑娘骂成悍妇,赶她走也说不定。由此看来,我们什么都得变?不对!要变的仅仅是物质,不变的是爱情,是志节等等思想上、意识上的因素。 变是万事万物存在的理由。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时时刻刻在变化,我们的社会生活也越来越变得五彩纷呈,纷繁复杂。倘若人类不再长大,那世界就成了《黑客帝国》里的婴儿牧场了;倘若水汽不再被蒸腾到天空凝结成雨那么陆地上的河流就会消失,不再有奔腾的黄河,浩淼的长江;倘若珠穆朗玛峰不再长高,那么世界也就少了一次次的地球高度新记录,哲学上讲,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也就是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这只是对物质来讲。 不变是志节与爱情之所以称为志节与爱情的原因。 古老就有不屈卑降敌的苏武,在漫天大雪的欺压下,在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下,他仍坚持自己不变的志节,忠于国家,手持节杖在饥寒交迫中放羊,饿了就吃草根,啃毛毡,冷了就更羊儿们一同挤在皑皑的白雪里,由此流芳百世,被后人所赞誉,这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不变的志节,倘若苏武跟汪精卫一样,卖国求荣,成立个什么伪汉朝廷,我敢保证,苏武在今天肯定是卖国求荣的代号,会遗臭万年。 不变的不仅仅是志节,还有爱情。 古来不乏纯洁真挚的爱情,身为府吏的焦仲卿与才艺女子刘兰芝的爱情就是不变的真情,尽管有焦母的阻挠,有兰芝兄长的包办买卖婚姻,他们仍有最大的牺牲——死,来反抗封建势力对爱情的迫害,维持着他们不变的誓言,最后化作一对鸳鸯,栖于墓旁的树上,为不变的爱情而牺牲的还有感天动地的梁祝的故事,最后也化作两只蝴蝶在天宇间缠缠绵绵翩翩飞,终成千古佳话,成为真挚爱情的典范。 当花草树木不再凋残的时候,人们会期盼雪花的降临,但当花草树木成为爱情的象征,志节的象征,人们都会祈祷:千千万万不要凋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关系型作文话题。 “变与不变”,结构并列,而要素之间应是什么关系呢?“变”是“变化、改变”“变迁”“变通”;“不变”是“保持”“坚守”。----回归材料,看材料中所透露的信息。从材料看,应抓住两句关键的语句:“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太阳底下没有任何新鲜的事物。根据以上分析与判断进行立意如下(举例): 1、无论自己的人生怎么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不能变; 2、不管生活怎么变,自己那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变; 3、我们要积极改变人生,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 4、我们要应时而变,但不能改变“对社会尽有的一份责任心”(……); 5、当变则变,该坚守就坚守,彰显人生智慧。(“变”是一种态度,“不变”是一种深度)观念要变,心境不要变。方法、手段可以变,但追求不能变。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高二某班欲举办以“感受戏剧魅力,重温中外经典”为主题的戏剧演出。节目顺序是:《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请按照节目顺序选择两个节目,为该演出的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要求:符合作家作品内容,衔接自然,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树深情

梅洁

①今年,初春三月,大地乍暖还寒,朋友川儿约我去河南淅川看古树。这是怎样一片擎天立地、沧桑壮烈的生命啊……

②全部被截去蓬勃枝丫的1002棵老树齐刷刷挺立在黄土地上,苍凉而庄严。它们如白发稀疏的老者,高举双臂昂然向天,似呐喊似悲泣,似告别似接迎;它们也如饱经风霜的父亲母亲,伫立在黄土地上,默默地凝视着远方,是在遥望永别的故乡,还是在等待一个殷切的回归?它们更如沉默无言的圣者,在广袤的苍穹下以庄严的气势和难以言说的神韵,向世间昭示着一部无字的历史和亘古的人类命运

③每当我靠近或仰望一个苍老、神圣的生命,我都禁不住屏住了呼吸……

④瞧,那棵千年古柳,树身的空洞能钻进一个人;那棵生长了1200年的黄连,主干上伸出的七根硕大无比的枝干,神祇般苍然向天;那棵700年大叶女贞,依然绿叶苍郁;那棵千年银杏,盘根虬曲,遒劲挺立;还有那棵世间的稀世珍宝乌龙木,还有那两棵同样珍贵的红豆杉……80多个品种的古树从100多个即将沉没的村庄抢救而来。

⑤“抢救”在这里彰显出怎样的功德和胸襟?!

⑥李爱武来了。

⑦这是一个从无数的艰难困苦中打拼出来的创业者。这个勇敢的创业者,如今,又勇敢地将几十年艰辛劳作而赚取的资产几乎全部投进了古树园:1000多棵古树、未来五年要陆续投入的移民文化广场、移民纪念碑、仿古一条街、禅院……李爱武不是大富豪,近亿元的投资用川儿的话说——“押进了身家性命”。这个中年男子没有豪言壮语,他说,“我只是想为父老乡亲们建个回家看看的园子。我这一生若建不起来,我儿子接着建,儿子建不完孙子接着建……”

⑧漫步在四月古树抽芽长叶的季节,李爱武讲述着每一棵古树的故事,他如数家珍……

⑨移植那棵千年银杏树时,切割下的树枝树叶,原以为村民们会拿回家当柴烧,谁知村民们一枝一叶都不动。他们说,银杏树是村子的神。一位老奶奶走过来抚摸着倒下的树身,泪流满面。她哭着说:你们一定要把它栽活啊!千万不能让它死了啊……

⑩去年春天,这棵银杏树长得不精神,李爱武担心得寝食难安。他天天在园子里转,有时搭个梯子爬到高处看出了新叶没有;有时拿个放大镜看,发现个芝麻粒大的小芽芽都欣喜若狂;他常常不吃不睡,端杯茶在园子里一转就是大半天……

李爱武说,他们每移一棵古树,都要先敬香、放鞭、叩拜,然后对古树说:古树呀,这里要给京津等地调水,马上要被淹了,移民们都走了,现在我把你移到城里去住,那里淹不着……说完话才开始动手移植。

他们像呵护神灵,又像呵护老母亲。

他的一句句,让我感动不已;接下来的一幕幕,更是让人热泪盈眶

清晨,迎着四月的清风,我再次走进古树园,只见满园张灯结彩,锣鼓喧天。700多名回家的淅川移民汇聚到了古树园。他们有从青海贵南县和湖北大柴湖赶来的,有从河南几百个移民安置点被接回来的。李爱武从南阳找来了最好的音响,从淅川请来了移民们最爱看的曲剧。戏台就搭在了古树园,台后是巍峨青翠的大南山,台前是千棵苍劲的古树园,《父老乡亲》的歌声响彻青山树园,也萦绕在静静观看演出的数百位移民的心中。 

为了让京津冀豫四省市人民喝上甘甜纯净的汉江水,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自1959年至2011年,淅川县先后两次向青海、湖北及省内移民37万多人。在长达五十多年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太多的苦难。

现在,他们中有的人回来了,回到了古树园。他们一进园就转个不停,急切地寻找儿时村庄的那棵大树。每每找到自己村庄的树,就即刻喊来同村的人,或给古树培土,或全家、全村人站在树前留影。他们给古树鞠躬、磕头,他们在古树前长跪不起……

正午,李爱武在古树园里摆上饭菜,700多名移民围着自己村庄的老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这难道不是世间最动人的风景?这难道不是人类最大的爱心?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创举?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故土难离”,什么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村民一个个被移走了,但村民的心并没有移走,依然深深扎在那在熟悉的乡土里,附着在村庄的一草一木上,是那样的固执、虔诚而又深情。

淅川古树园,一段聚合的岁月,一曲缩写的命运,一处精神的家园。它将与移民同在,与大地同在,与天下善和爱同在。 

(《人民日报》2013年5月22日24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本文叙述李爱武从南水北调工程淹没区抢救古树的义举,主要目的在于抒发他对古树的一片深情,赞扬他的勇敢、无私和大爱,表达作者对他的敬重之情。

B.本文首先描写古树苍凉庄严的特点,引出李爱武抢救古树、建古树园的义举,接着描写移民在古树园祭拜的动人场景,由树及人,卒章显志,层次清晰。

C.文中的“古树”是移民的根,“古树园”是移民寄托情感的家园,因此移民不远千里回到古树园寻根祭祖,借由这些古树慰藉自己永别故土的疼痛和思念。

D.第段写了移民回到古树园给古树培土、磕头、长跪不起等内容,既展示了古树与移民之间亲密深厚的关系,又表达出移民离开故土家园后的浓浓乡情。

E.本文语言既生动形象,如“瞧,那棵千年古柳……还有那两棵同样珍贵的红豆杉”,又极富抒情性,如“淅川古树园,一段聚合的岁月……一处精神的家园”。

2.试从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3.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第⑨段划线句“他们说,银杏树是村子的神”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2)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4.读了这篇有关“移民”的文章,联系现实,探究搞好移民安置工作最关键的措施应该是什么?并简要阐述。(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6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3)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7)      ,独畏廉将军哉?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位居我上。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陈与义

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

【注】①陈与义:洛阳人,北宋灭亡后,1131年随高宗南奔浙江,该词即作于南渡十年之后。②刘郎:即刘禹锡,洛阳人。他曾因写桃花诗得罪政敌,被逐出京城。多年后白发苍苍再次回到京城,故地重游,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1.词中的“桃花”,既有实写的,又有虚写的,试作简要说明。(3分)

2.“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在抒情上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3分)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韩非子•说林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