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

D.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建立了惯性定律

 

C 【解析】A、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开普勒研究了第谷的观测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故B错误; C、牛顿根据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并结合向心力公式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英国的卡文迪许通过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引力,成功地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C正确; D、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并运用数学方法得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但没有建立惯性定律,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左端与一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平滑连接,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滑下并冲上传送带,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2m/s逆时针转动。已知小滑块的质量m=2kg,斜面上A点到斜面底端的长度s=9m,传送带的长度为L=10m,小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0.50,小滑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0.40,g =10m/s2。求:

(1)小滑块到达斜面底端P的速度大小;

(2)a.判断冲上传送带的小滑块是否可以运动到传送带的右端Q

b.若小滑块可以运动到Q,试求小滑块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分别对小滑块和传送带做的功,以及小滑块与传送带间产生的热量;若小滑块不能达到Q,试求小滑块从P点开始再次运动到P点过程中摩擦力分别对小滑块和传送带做的功,以及这个过程小滑块与传送带间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

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由两根细绳拴在竖直转轴上的A、B两处,AB间距为LA处绳长为B处绳长为L,转轴带动小球转动,当角速度时两绳均已绷直,求:

(1)两绳各自对小球的拉力。

(2) 转轴带动小球从静止转动至的过程中,机械系统通过两绳对小球所做的功。(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正方形光滑玻璃板abcd,边长为L,距地面的高度为H,玻璃板正中间有一个光滑的小孔O,一根细线穿过小孔,两端分别系着小球A和小球B,当小球以速度v在玻璃板上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AO间的距离为r,已知A的质量为mA,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物块B的质量mB

(2)当小球速度方向平行于玻璃板ad边时,剪断细线,则小球落地前瞬间的速度vt多大?  落地点与o的水平距离x是多少?

 

查看答案

质量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拉力F大小恒定,方向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一段位移后拉力F停止作用,物体最终下。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位移图线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2)物体和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3)拉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

第二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从由静止释放到通过光电门这一过程机械能守恒。实验开始时,气轨已经调成水平状态。

(1)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

(2)在本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钩码的质量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从而验证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4)在本次实验中钩码的质量__________远小于滑块的质量。(填“需要”或者“不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