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同学将量程为200μA、内阻为500Ω的表头μA改装成量程为1mA和10mA的...

某同学将量程为200μA、内阻为500Ω的表头μA改装成量程为1mA和10mA的双量程电流表,设计电路如图(a)所示。定值电阻R1=500Ω,R2R3的值待定,S为单刀双掷开关,A、B为接线柱。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a)在图(b)中将实物连线;

(2)表笔的颜色为      色(填“红”或“黑”

(3)将开关S置于“1”挡时,量程为      mA;

(4)定值电阻的阻值R2=      Ω,R3=      Ω。(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5)利用改装的电流表进行某次洞里时,S置于“2”挡,表头指示如图(c)所示,则所测量电流的值为    mA。

 

(1)如图所示 (2)黑 (3)10 (4)225 25.0 (5)0.780(0.78同样给分)   【解析】(1)实物连线图见答案; (2)红表笔接电源的正极,电流由红表笔流入,由电路图(a)可看出表头右侧为正极,故表笔a为黑表笔; (3)将开关S置于“1”挡时,表头跟串联后再跟并联,将开关S置于“2”挡时,表头跟串联后再跟并联,故前者的量程较大,故开关S置于“1”挡时,量程为10mA. (4)由(3)问的分析,结合欧姆定律可知开关S置于“1”挡时,有,开关S置于“2”挡时,,代入已知数据可得Ω,Ω。 (5)S置于“2”挡时,量程为1mA,表头示数为156μA ,故所测量电流的值为mA =0.780mA. 【考点定位】考查万用电表的原理及其应用,综合性较强,重在理解能力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边长为L、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线框内有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kt(常量k>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0,滑动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考虑虚线MN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

A. R2两端的电压为    B. 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 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    D. 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2

 

查看答案

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 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 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 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查看答案

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中,初速度可忽略的磷离子P和P3,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定宽度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所示.已知离子P在磁场中转过θ=30°后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时,离子P和P3(  )

A. 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    B. 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

C. 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之比为12    D. 离开电场区域时的动能之比为13

 

查看答案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环流假说

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

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 段水平,长度为L,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则钩码的质量为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