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两个啮合齿轮,小齿轮半径为10cm,大齿轮半径为20cm,大齿轮中C点...

如图所示,两个啮合齿轮,小齿轮半径为10cm,大齿轮半径为20cm,大齿轮中C点离圆心O2的距离为10cmAB分别为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则ABC三点的(      )

A. 线速度之比为1:1:1

B. 角速度之比为1:2:2

C.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4:2:1

D. 转动周期之比为2:1:1

 

C 【解析】试题分析:同缘传动时,边缘点的线速度相等,故:vA=vB;同轴传动时,角速度相等,故:ωB=ωC;根据题意,有:rA:rB:rC=1:2:1;根据v=ωr,由于ωB=ωC,故vB:vC=rB:rC=2:1;故vA:vB:vC=2:2:1,故A错误;根据v=ωr,由于vA=vB,故ωA:ωB=rB:rA=2:1;故ωA:ωB:ωC=rB:rA=2:1:1,故B错误;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故C正确;转动周期之比为:,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明确同缘传动同轴传动的特点,然后结合公式v=ωr分析求解即可;要知道同缘传动时,边缘点的线速度相等;同轴传动时,角速度相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牛顿没用下面哪个规律和结论(  )

A. 开普勒第二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    C. 开普勒第三定律    D. 牛顿第三定律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3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物块在D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0N,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5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sin53°=0.8,cos53°=0.6)求:

(1)AC两点的高度差;

(2)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长度L至少多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斜面体ABC固定在地面上,小球pA点静止下滑,当小球p开始下滑时,另一小球qA点正上方的D点水平抛出,两球同时到达斜面底端的B处。已知斜面AB光滑,长度l=2.5 m,斜面倾角θ=30°,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求:

(1)小球pA点滑到B点的时间;

(2)小球q抛出时初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

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0.5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m,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0.4m。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管内,a通过最高点A时,对管上部的压力为3mgb通过最高点A时,对管壁下部的压力为0.75mg.求: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