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天,小明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lm/s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

某天,小明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lm/s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v2=15m/s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他们距车站S=50m.为了乘上该公交车,他加速向前跑去,最大加速度a1=2.5m/s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6m/s.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s0=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t=10s,之后公交车启动向前开去.(不计车长)求: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a2大小是多少;

(2)若小明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乘上该公交车.

 

(1)4.5 m/s2.(2)小明可以在汽车还停在车站时上车. 【解析】 试题分析:汽车进站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知道了初末速度以及位移,直接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要判断小明能否追上公交车,就要去比较小明和公交车分别从相遇点到车站的时间. (1)公交车的加速度 (2)汽车从相遇处到开始刹车用时 汽车刹车过程中用时 小明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 小明加速过程中的位移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的时间 ,小明可以在汽车还停在车站时上车. 【点睛】解决该题的关键在于相同位移比较时间,两者在相同的位移内分别做的是什么运动,从而求出两者运动的时间.必要时可以画一画运动的示意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所受重力G1=10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

(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sin370=0.6,cos370=0.8)

 

查看答案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查看答案

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 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 传送带对物块A、B均做负功

D. 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1:3

 

查看答案

物体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    B. 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C. 运动时间为    D. 运动位移的大小为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m2在空中),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则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