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0.860.64BDBD 【解析】 (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由于相邻的计数点间的位移之差不等,故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代入数据得. (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根据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本实验橡皮条两次沿相同方向拉伸的长度要相同.故A错误B正确;在白纸上标下第一次橡皮条和绳的结点的位置,第二次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表明两次效果相同,即两个拉力和一个拉力等效,而弹簧称不必拉到相同刻度,故C错误D正确. ②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并非要求两细绳等长,故A错误;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用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拉力不能太太,也不能太小.故C错误;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D正确. 【点睛】做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时,其两个推论能使我们更为方便解决问题,一、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二、在选定的某一过程中,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 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 传送带对物块A、B均做负功

D. 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1:3

 

查看答案

物体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    B. 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C. 运动时间为    D. 运动位移的大小为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m2在空中),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则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以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   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时速度大小为,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查看答案

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