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倾角为300,重为80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

图所示,倾角为300,重为80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80N

C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2N,方向竖直向下

D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C 【解析】 试题分析:杆、球、斜面均静止,可以看成整体,用整体法研究,相对于地面没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由二力平衡可知,地面的支持力等于整体的重力82N.故AB均错误.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再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弹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判断弹力和重力等值、反向、共线,故弹力为2N,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球对弹性杆的作用力为2N,方向竖直向下.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结合平衡条件对物体受力分析,要注意杆的弹力方向可以与杆平行,也可以与杆不共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可看做质点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正中间,已知长木板质量为M=4kg,长度L=2m,小物块质量为m=1kg,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皆静止现在用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小物块上,发现只有当F超过25N时,才能让两物体间产生相对滑动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小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一开始力F就作用在长木板上,且F=12N,则小物块经过多长时间从长木板上掉下?

 

查看答案

抛体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入乒乓球运动;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2L、网高h,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球在球台边缘O点正上方高度为h1处以速度v1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P1如图实线所示,求P1点距O点的距离x1

2若球在O点正上方某高度处以速度v2水平发出,恰好在最高点时越过球网落在球台的P2如图虚线所示,求v2的大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1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右端,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传送带的长度L=5m,当传送带以v=5m/s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g=l0m/s2,sin37°=06,cos37°=08求:

1传送带稳定运动时绳子的拉力T;

2某时刻剪断绳子,求物体运动至传送带最左端所用时间;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所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C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D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的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

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

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

E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象,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

 

 

查看答案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线法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本次试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