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

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0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B 【解析】 试题分析:用质点代替物体,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以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正确;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错误;在推导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微元法将变速运动等效近似为很多小段的匀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B。 考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名师点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质量M=2kg、长l=1m的木板由不同材质的ABBC两部分组成,B是木板中点,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m=1kg的物块放在木板左端.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4N,使物块向右滑动,物块滑动到B点时撤去拉力,此时木板恰好与右侧墙壁相撞.木板AB部分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g=10m/s2

1)求木板与墙壁相撞前的加速度大小;

2)求开始时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

3)木板与墙壁相撞后以原速率返回,物块滑动到木板最右端时二者速度均为零,求木板BC部分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固定的两斜面ABAC倾角分别为37°53°,两物块PQ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跨过固定在斜面顶端的定滑轮放在斜面上.物块P在沿斜面AB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Q质量均为01kgAC光滑,P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10m/s2sin370=06,cos370=08.求:

1)拉力F大小满足的条件;

2)撤去拉力F时,物块P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

野兔以速度8m/s自西向东匀速跑动,野兔跑至A点时被正南方B点猎狗发现,猎狗立即沿某一直线方向追赶野兔猎狗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20m/s时再做匀速运动经6s猎狗追上野兔,AB两点间距离为s=64m求:

(1)猎狗追上野兔运动的距离;

(2)猎狗运动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

从离地面的高度为35m处,用弹射装置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速度为30m/s,忽略空气阻力,g=10m/s2,求: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上

 

查看答案

在探究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实验中.

1)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A.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一端垫起的高度偏大

B.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一端垫起的高度偏小

C.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D.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不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2)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D点非常模糊,辨识不清,由剩余数据可算出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