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53年5月21日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一段通信中写道:“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

1853521日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一段通信中写道: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25%以上,白银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每年在这个时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可是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于停顿。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危机制约了中英贸易

B.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大举进攻上海

C.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D.英法美在上海展开租界争夺大战

 

C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B.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C.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D.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均贫富,等贵贱;明末——“均田免粮;清代——《天朝田亩制度》。这些材料反映出农民斗争的愿望是

A.打击地主经济 B.获得土地 C.摆脱暴政统治 D.建立平等的社会

 

查看答案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 )

A.民主革命第一枪 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

C.自由尽是新风尚 D.世界风暴新源泉

 

查看答案

1902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

C.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A. 支持中国革命

B. 反对中国革命

C. 舆论导向谨慎

D. 认清了起义前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