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均贫富,等...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均贫富,等贵贱;明末——“均田免粮;清代——《天朝田亩制度》。这些材料反映出农民斗争的愿望是

A.打击地主经济 B.获得土地 C.摆脱暴政统治 D.建立平等的社会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中不仅有获得土地的经济主张, 更表达了弱化或消除等级贵贱的平等政治愿望, 所以综合起来看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更多地是表达了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的意愿,故选 D,A B C 三项表述过于片面不如 D 项全面深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 )

A.民主革命第一枪 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

C.自由尽是新风尚 D.世界风暴新源泉

 

查看答案

1902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

C.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A. 支持中国革命

B. 反对中国革命

C. 舆论导向谨慎

D. 认清了起义前景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竟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者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具有片面性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查看答案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成效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