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礼》记载“以脤膰(祭礼用的肉)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下...

《周礼》记载“以脤膰(祭礼用的肉)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下列封国中应以“脤膰之礼”对待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周武王灭商后封周王室子弟、功臣以及古代圣王后裔,其中主要是周王室的姬姓封国。①是燕国属于周武王弟姬奭的封国;②是齐国,属于功臣姜尚的封国;③是鲁国,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④是宋国,是商纣王兄长微子启的封国。综上所述B项组合符合题意,ACD项组合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查看答案

    材料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建国初期,她挨家挨户动员妇女下地但效果欠佳,于是在村里改革工分制度,首倡男女同工同酬,被《人民日报》详细报道,这原则最终写入五四宪法。1971年被任命为县委副书记时,地坚辞不干;不得不去妇联工作时,提出了“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住房、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脱离农村”的要求。改革开放后,她根据西沟村的历史与现状,在“个人ロ粮田都放了”的同时,两万多亩山林仍属集体所有,并先后办起了铁合金厂、纪兰饮料公司等村办企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地始终代表基层农民说话,“贫困问题、三农问题、修路问题、土地问题等等,年年说”。作为全国劳模,她曾在各地巡回演讲数百场,她坚持“做不到还不如不说”,言行致、始终如一。

——摘编自畅引婷《共和国见证者的生命足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申纪兰对新中国建设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申纪兰等劳动模范体现的时代精神。答案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6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以往的论著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以致忽视甚至无视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这并不符合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至少在东亚陆地部分的主要地区是这样,在那里美苏也可以说是被各种当地力量加以利用的外部因素。

——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初期东亚秩序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东亚秩序特点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中国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推动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写进了《环境保护法》中。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开展了试点工作。2015年,大面积的雾霾牵动着人们的神经,9月11日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随后,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达成了建立统一环境管理平台的基本共识。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0年,就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2018年1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了排污许可证核发程序等内容,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目前,多个地方试点已经从立法、监督、实施、流域治理、行业改革等角度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

——摘编自《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历史、现实和未来》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排污许可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概括该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