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中国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

    材料:中国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推动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写进了《环境保护法》中。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开展了试点工作。2015年,大面积的雾霾牵动着人们的神经,9月11日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随后,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达成了建立统一环境管理平台的基本共识。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0年,就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2018年1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了排污许可证核发程序等内容,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目前,多个地方试点已经从立法、监督、实施、流域治理、行业改革等角度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

——摘编自《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历史、现实和未来》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排污许可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概括该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意义。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排污许可工作;工业化带来污染排放问题比较突出,引发社会关注;老一辈环保人的努力推动。 特点:重视法律法规建设;成立专门机构推动;目标和任务明确;先试点后推广;具有渐进性。 (2)意义:有利于明确各方环保责任和任务;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材料中“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得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排污许可工作;根据材料中“大面积的雾霾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得出:工业化带来污染排放问题比较突出,引发社会关注;根据材料中“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推动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写进了《环境保护法》中”得出:老一辈环保人的努力推动。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务院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得出:重视法律法规建设;根据材料中“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得出:成立专门机构推动;根据材料中“到2020年,就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得出:目标和任务明确;根据材料中“多个地方试点已经从立法、监督、实施、流域治理、行业改革等角度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得出:先试点后推广;根据材料中“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开展了试点工作”“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随后,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达成了建立统一环境管理平台的基本共识”“ 2016年……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0年,就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得出:具有渐进性。 (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明确各方环保责任和任务、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智低下、民德浇薄。政府制定了一套教育政策,采取开办民众学校、通俗讲演、通俗教育馆等形式对下层民众进行通俗教育。1912~1918年全国开办为失学儿童创设的半日学校共1746所。通俗教育馆主要开展博物、图书、体育、音乐、讲演、出版等活动,民众在购票后即可入内。讲演一直是政府开展社会教育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讲演员定时到城镇公共场所讲演国家观念、国民道德、公共卫生等内容。江苏通俗讲演最为兴盛,但其办理成绩优良的也不过三五处,毫无成绩的则为三十一处,其他省份更不及此。

 

——据毛文君《近代中国1911~1937城市民众教育馆述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据统计,仅1953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余学校的工人也达到300多万,一些大型的工矿业还办起了职工夜大。当时上到国家级出版社,下到县乡扫盲学校,各地出版了很多种不同文化水平的“识字课本”。有面对工人的,也有面对农民的,还有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在运动中,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扫盲学校的教师每天从报纸上和《时事手册》上找些有关国家大事的文章念给学员听,农校还请农林局的人来讲农业技术课。各地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协助政府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如组织乡村抗旱大队、参加修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等。

——据吴敏先、方海兴《论建国初期的工农教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通俗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民国初年通俗教育相比,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边疆观也随之转型。这反映出

 

类型

内涵

特征

内容

领土边疆

主权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的边缘部分。

空间的地表性,边界的确定性,管辖权的排他性。

陆疆

海疆

空疆

地底疆

利益边疆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范围所及空间。

空间的利益性、边界的模糊性,权利的交错性。

经济边疆

文化边疆

信息边疆

太空边疆

 

 

A.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即将被重新构建

B.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

C.科技革命影响国家战略选择

D.美苏在科技领域的角逐日益激烈

 

查看答案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由此可见苏联政府

A.修改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已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

C.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D.对计划经济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查看答案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为给波兰一个出海口,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但泽以西),并规定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注:当时但泽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是德意志人),成立但泽自由市。《凡尔赛和约》这些在波兰问题上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均势原则 D.委任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