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C.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世界弱小民族

D.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D 【解析】依据题干“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可知,反映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依据材料“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知,反映的是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项正确;A是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目标;B只反映材料部分信息;C与材料中民族主义内涵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遂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 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B. 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C. 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 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查看答案

晚清时人惊呼“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下列哪一著述

A. 《海国图志》    B. 《新学伪经考》    C. 《变法通议》    D. 《文学革命论》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查看答案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字写法的发展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 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C.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D. 文字书写工具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