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A 【解析】清末的革命者大力宣传王夫之是因为他“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想通过宣传王夫之激起人民的反清斗志;而清政府追褒王夫之是因为他的“忠君守礼”, 通过追褒王夫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反映了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对王夫之的不同评价,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多面性,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关于字写法的发展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 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C.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D. 文字书写工具不同

 

查看答案

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文化教育的兴盛

C. 重文轻武的政策    D. 印刷成本的降低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学校系统,它表明

层级

中央

郡国

官学

太常→太学

私学

精舍→书馆

 

 

A. 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 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

C. 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D. 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

 

查看答案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性

A. 本质是善    B. 本善习远

C. 非善非恶    D. 本质是恶

 

查看答案

《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 强调变革和法律

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 重视规则和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