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且自...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且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我最大的期望是看到人类的苦难——战争——自地球上消失。

——华盛顿

材料二  1948年1月13日~18日,甘地举行一生的最后一次绝食。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只要人被有计划地训练来对人类犯罪,这样造成的心理状态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导致大灾难。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拒绝会有助于准备战争或者以战争为目的的任何行动。

——摘编自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是怎样看待战争与自由的关系的。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甘地怎样的思想主张?甘地的思想对解决当今社会问题有何借鉴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1)战争只是用来捍卫自由的最后手段,希望人类能够避免战争。 (2)主张:反对教派纷争,主张各教派和平共处。 借鉴意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与冲突;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3)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是给人类造福还是酿祸,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反对将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反对科学为战争服务)。) 【解析】试题分析:(1)本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叙述了华盛顿对于战争的看法,首先明确他对战争的态度是肯定的,认为战争在此时对美国是有利的。其次他阐述了战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个时候的战争是为了争取自由,维护自身自由。也借此希望人类能够真正自由,避免战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甘地被称为“圣雄”,因为他对于这个印度来说甚至整个世界都有很深刻的影响。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是最主要的思想,也为后面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了表率。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爱因斯坦格外强调的内容就是一点:科学。他把科学的力量强调了出来,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此外他还强调了人们对于科学的使用问题,他主张将科学使用到和平的方面,反对战争和暴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三者进行对比,得出三者的共同点,并将他们的共同点加以概括总结,得出结论。这三位有科学家、政治家。我们要从个人的意志品质上入手,这样更容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6条  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

第1101条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分类执行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治国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诗作《放言》中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该诗体现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 历史人物的真伪难以辨别

C. 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 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能否抵制流言

 

查看答案

中国史书有不同的体裁: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想了解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上述哪一体裁的史书

A. 纪事本末体    B. 编年体    C. 纪传体    D. 典章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