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罗马的《民法大全》

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三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

(2)材料二中美国政权的权力中心是什么?有何目的?

(3)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政体的显著特点。造成这种特点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1)思想:古罗马法重证据;保护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的权益;反对罪及亲属子女;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 (2)权力中心:总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3)显著特点:美国——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德国——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原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通过独立战争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大量的封建残余。 (4)联系: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是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法学渊源。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能力。材料“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中可以归纳出古罗马法的思想。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权力中心在总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德两国政体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特点差异的原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通过独立战争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大量的封建残余。 (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古罗马法律和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是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法学渊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

材料二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协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根据材料二、三,杜鲁门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2)这四段材料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多角度研究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四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并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指出其积极作用?

(2)材料三《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按材料四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查看答案

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对材料中蒋经国的态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维护了民族利益

B. 希望实现国家统一

C. 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