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协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根据材料二、三,杜鲁门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2)这四段材料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欧洲复兴计划”;组建北约军事组织。 (2)反映了战后初期的“冷战”(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遏制)政策,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重点。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察铁幕演说。根据材料“丘吉尔1946年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马歇尔计划,也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概括、综合分析与说明问题的能力。要正确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对外援助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间的关系,解题时要运用发散思维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教材中有关内容来回答,所以战后初期美国的政策也就是冷战政策,说明了美国是为了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说明了美国是在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多角度研究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四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并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指出其积极作用?

(2)材料三《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按材料四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查看答案

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对材料中蒋经国的态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维护了民族利益

B. 希望实现国家统一

C. 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查看答案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 学习西方技术

 

查看答案

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实行政治统治的重要保障。对于西周的政治制度,如果以“天下归周”来理解分封制,那么使西周实现了“天下归心”的制度是

A. 礼乐制

B. 宗法制

C. 王位世袭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