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 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 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士”这一阶层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贵族最底层到后来的一种文化人的代称,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历史变动和文化内涵。A选项错在与事实不符,春秋战国主要是诸子百家去游说,而不是君主来礼贤下士;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没有转变;C选项错在“自强”运动的发动者是地主阶层不是士大夫阶层。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 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 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 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 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 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C. 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 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且进一步说明“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节庵公墓表》)王阳明《传习录拾遗》说:“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这些看法

A. 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 阐发了“存理去欲”的重要性

C. 旨在表明士农工商“四民平等”

D. 论证了个体“良知”的相对性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

A. 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B. 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 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君主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A. 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

B. 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

C. 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

D. 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